人民日报出版社主管 人民周刊杂志社主办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人民头条 > 正文

路县故城考古遗址公园明年开放

2024-10-30 16:05:17    北京日报

本报讯(记者 朱松梅)明年5月,一座汉代故城遗址上的公园将对外开放。记者昨天从市园林绿化局获悉,路县故城考古遗址公园的一、二期已完成全部建设任务,具备开园条件。

路县故城是汉代渔阳郡路县县治所在。2016年,本市在开展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设前期考古勘探时,发现了这一遗址。次年,本市正式批准对该遗址进行原址保护,建设公园和博物馆展示考古发现。

公园的总体保护范围共113公顷,根据路县文物发掘情况和近十年考古计划,公园共分为三期建设。一期是城墙遗址外围区域,面积为39.4公顷。二期为城墙遗址范围以内,即原有古城内的范围,面积为28.63公顷。

“公园二期建设时,不但通过高质量的园林绿化工程改善了区域生态环境,还因地制宜专门设置了遗址文化的展示区,展示了农耕器具、烽火台等。”市园林绿化局绿地养护中心工程管理科副科长刘杰介绍。

2000多年前的汉代古城什么样?不少市民感到好奇。本着“保护为先、风貌原真、开放共享、文化主导”的设计策略,公园二期结合考古挖掘的文物和相关文献,在遗址上建设复原了汉代古城格局。整个古城呈正方形,边长约560米,大致呈对称格局,有主干道贯穿南北。公园中的“古城”复原了3—3.5米高度的楔形城墙,形成了古城轮廓,并在城墙上建设了一条环形的慢行系统,未来,市民游客可在城墙上漫步。

古城内,大致呈现“一轴、两片、四区”的格局。“一轴”包括南、北城门遗址以及主干道。以通胡路为界分为南北两片,南片为近期考古范围,突出文化展示;北片为远期考古范围,突出生态游憩。“四区”即四个功能分区,包括南部的遗址展示区、考古体验区,北部的休闲游憩区和农耕景观区。古城外,地形起伏形成了绿岛,种植国槐、油松、白蜡、流苏、丝棉木、杜梨、元宝枫、山楂、柿树、暴马丁香等乡土植物。

路县故城考古遗址公园开放之后,市民可以走进考古现场,全过程参观考古活动。作为北京城市副中心唯一的汉代城址,该公园开放后将展示良好的绿化环境和悠久的人文环境,为市民提供一处感受历史、休闲游憩的场所,提升城市魅力。

(责编:汪翠萍)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打造高能级平台,共谋海洋合作发展愿景
下一篇:北京打造数字金融发展示范高地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