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出版社主管 人民周刊杂志社主办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人民头条 > 正文

全球首个国际红树林中心在深圳揭牌

2024-11-07 16:42:27    深圳特区报

2022年11月,习近平主席在《湿地公约》第十四届缔约方大会开幕式上倡议,在深圳建立“国际红树林中心”,得到国际社会广泛认可和大力支持。

11月6日,国际红树林中心成立协定在深圳正式签署,中国、柬埔寨、马达加斯加等首批18个成员国代表共同签署协定并为国际红树林中心揭牌。

柬埔寨环境部常务国务秘书桑万提表示,国际红树林中心为全球红树林保护提供了重要的交流平台。他说:“中国是全球少数实现红树林面积净增加的国家之一,深圳也是一座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大都市,在全球红树林保护和修复方面树立了榜样、提供了经验。”马达加斯加环境和可持续发展部秘书长安德里·菲迪尼耶娜·莫伊兹·拉萨穆埃利纳表示,将持续加强与国际红树林中心的合作,推动全球红树林保护经验交流和技术创新。

作为共谋红树林保护与合理利用、共促红树林交流与国际合作的重要平台和窗口,国际红树林中心将建立健全开放包容、共建共享、合作共赢的红树林和滨海蓝碳生态系统国际合作机制,推动全球红树林保护事业迈向新高度,为落实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推动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地球家园作出积极贡献。

2023年9月,经《湿地公约》常委会第62次会议审议通过,全球首个国际红树林中心落户深圳。建立国际红树林中心是完善全球环境治理体系、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具体实践。中国将以此为平台,持续深化与各成员的交流与合作,推动红树林保护的全球联合行动,不断提升红树林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给世界人民带来更多福祉。

红树林是热带、亚热带海岸带海陆交错区生产能力最高的海洋生态系统之一,在净化海水、防风消浪、维持生物多样性、固碳储碳等方面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我国一直高度重视红树林保护工作,出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湿地保护法》及其配套制度,健全了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实施了全国湿地保护规划和红树林保护修复专项行动计划。截至目前,我国红树林面积已达45.45万亩,较本世纪初增加了约12.45万亩,是世界上少数几个红树林面积净增加的国家之一。

深圳积极推进红树林湿地资源保护和生态修复,早在1988年就建立了国家级福田红树林自然保护区,这也是中国唯一一个位于城市腹地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最新统计数据显示,“十四五”期间,深圳已完成红树林营造15.48公顷、红树林修复面积103.08公顷,在红树林保护、湿地恢复以及生物多样性维护等领域取得了重要突破。(记者 徐兴东 秦绮蔚)

(责编:汪翠萍)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丽水发布20多项丽水商超转型提升服务增值化暖心举措
下一篇:最后一页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