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出版社主管 人民周刊杂志社主办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人民头条 > 正文

北京:制造业转型凸显“压舱石”效应

2024-11-08 14:24:26    北京日报

北京前三季度经济数据近日发布,5.1%的增速明显超出全国4.8%的增速,显现出经济稳步向好的回升态势。其中,工业成为一大亮点,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9%,居近年来的高位,对北京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15%以上。

是什么撑起了北京工业的强劲增长?

细看市统计局公布的数据,前三季度,规模以上工业中,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汽车制造业分别增长19.5%和18.4%;新能源汽车、工业机器人和风力发电机组产量分别增长5.5倍、62.8%和21.2%。这些竞相跑出加速度的高技术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共同铺展出北京制造业向高端化、智能化转型的图景。

新能源汽车,可以作为解析北京制造业新动能的一只“麻雀”。

在云集高端制造工厂的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小米汽车工厂堪称明星项目。在这一占地71.8万平方米的巨大园区内,每隔76秒就有一辆新车诞生。从今年6月开始,小米汽车连续4个月交付量破万辆,10月更是首次迈上月交付超两万辆的新台阶。

汽车制造业聚集的顺义区,曾经历传统汽车市场下滑的阵痛。面对困局,顺义相继引入北京奔驰顺义工厂、理想汽车等整车企业和海斯坦普、理工华创等重点核心零部件项目。如今,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产业生态正逐步壮大。

也许有人会疑惑,对于北京这样一座超大城市而言,第三产业比重已经超过80%,在减量发展的大背景下,制造业还是不是经济增长的“压舱石”?

对此,北京市经济社会发展研究院产业发展研究所所长冯丹分析,近年来,发达经济体“再工业化”趋势明显,通过科技进步推动传统产业升级换代,进而促进实体经济转型复苏。从国际经验看,人均GDP约3万美元时,纽约、东京制造业占GDP比重分别为15%、17%。2023年北京人均GDP约为2.85万美元,但制造业占GDP比重明显低于上述两大城市。

可以说,制造业作为稳定首都经济增长的“压舱石”地位没有变,只是需要更好地发挥北京科技创新优势,加快向更高附加值、更低资源消耗的高精尖产业转型,发展能够催生新质生产力、符合高质量发展方向的先进制造业。

近年来,北京也正在用实际行动加大工业投资,促进制造业比重保持合理增长。今年前三季度,北京制造业投资增长44%,其中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增长66.7%,新设制造业企业数量占全市新设企业数量的比重同比提升了0.2个百分点。

成绩虽然喜人,但仍应清醒看到,与长三角、珠三角地区相比,北京在汽车、电子信息、高端装备、生物医药等主导产业上仍面临竞争加剧、后劲不足的困境,部分产业链必要环节缺失的短板制约明显,亟待多方发力夯实制造业根基。

多家从北京搬迁外地的创新企业反映,经过漫长探索,企业研发成果终于要落地时,发现北京产业基础的“硬条件”跟不上,只能被迫将生产基地迁出去。即便放眼京津冀地区,发展先进制造业的产业配套能力仍显不足。如智能网联汽车生产所需的大量零配件,需要从长三角、珠三角跨区调货;很多企业的新品在试制阶段,必须频繁赴珠三角打样、调整。另外,产业集群式发展让部分京企服务的企业客户几乎都聚集在长三角或珠三角,这也成为企业外迁的重要原因。

供应链太长,土地资源稀缺,让北京制造业成本攀升;京津冀制造业配套能力和集群能力的劣势,进一步加大了先进制造业企业流失的风险。冯丹建议,北京应推动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发展,以制造业“数智化转型”降成本,同时加快优势科技园区面向京津冀布局,构建“创新研发—成果孵化—产业化落地”的创新创业生态链条。(记者赵语涵 孙杰)

(责编:汪翠萍)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深圳:海上森林绿意盎然 10万候鸟年年打卡
下一篇:最后一页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