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出版社主管 人民周刊杂志社主办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人民头条 > 正文

呼和浩特市着力完善工业品下乡和农产品进城双向流通渠道

畅通“微循环” 快递进村来

2024-11-14 14:24:52    内蒙古日报

重新梳理快件,将手机尾号发到微信群,提醒村民及时取件,再将新到的快件依次入库……

11月12日早晨,在呼和浩特市土左旗北什轴乡店上村快递综合服务点,收件员李喜平又开始了新一天的忙碌。

“进入‘双十一’旺季期后,收发件一下多了起来,一天大概150件左右,每天必须整理好前一天未取的快件,快速出单,好腾出地方摆放当日的快件。”李喜平一边整理快件一边对记者说。

这时,三三两两的村民陆续来取件。听说有记者采访,村民们纷纷打开了话匣子。“有这样一个快递点真好,在家门口就能取快件。”村民李瑞秀说,“以前在网上买个东西需要到乡里去取,费时又费力,即便网上有中意的,想买也要掂量掂量,哪像现在,说下单就下单了。”

“我这个快递服务点多数快件都是日用品,也有村民给在外地上班的孩子寄饺子馅、牛羊肉的,还有孩子们给父母邮来海鲜的,村民们说现在寄收件确实很方便。”李喜平说。

在塔布赛乡口肯板村的一处快递综合服务点,随着一声“请取走包裹”的提示音,村民郭补青取走了自己的快件。

为了方便村民快速取件,这个服务点根据手机尾号后4位的首号将快件进行分区摆放,出件时直接放在出库扫描仪上,所取的快件和取件人的照片立刻上传到系统,一目了然,让快件出单准确、方便。

正忙着入库的快件接收员李先桃笑着告诉记者:“我这里一直开着小卖铺,好多年了,村里人都熟。前两年,快递公司上门询问能否在我这儿设个快递服务点,我当时想着在方便村民的同时还能卖点商品,也就答应了,没想到接收的快件由最初的一天10件左右发展到现在的90多件。旺季时快件更多,想早点关门都不行。”

如今,随着村民网购意愿不断增强,对农村寄递物流体系建设提出了更高要求。

为了保障农村牧区快递包裹的正常收投,打通快递进村“最后一公里”,去年以来,呼和浩特市邮政管理局积极推进快递进村工作,着力完善工业品下乡和农产品进城双向流通渠道。首先是在建设成熟、稳定、高效运转的农村寄递物流服务网络上持续发力,让农村寄递物流体系建设日趋完善,农村物流体系“微循环”越来越畅通。其次是联合农牧等5部门推动270个建制村设置村级寄递物流综合服务公益性岗位,助力乡村产业发展;联合交通运输部门积极推进客货邮融合发展,盘活闲置客运班线资源,促进社会物流成本降本增效。

呼和浩特市政府连续3年将快递进村补贴纳入财政预算,出台快递进村财政补贴政策。同时,邮管部门强化实地督导,现场解决快递进村工作中的难点堵点问题;强化农村寄递物流信息化管理平台应用,实时动态了解快递进村情况,补齐短板弱项,提高决策支持能力。

此外,通过实地核查和委托核查相结合的方式,全面摸清快递进村底数,并在普查的同时推进解决进村问题;加强跟踪调度,对全市966个村级服务点进行电话抽查回访,发现问题及时跟踪调度。渐渐地,农村寄递物流体系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消费潜力持续释放。

据呼和浩特市邮政管理局提供的最新数据显示:1至9月,全市农村地区(旗县及以下)快递业务量、投递量分别完成143.21万件和749.24万件,同比分别增长42.01%和60.31%。(记者 郑学良 实习生 宋向华)

(责编:汪翠萍)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绍兴片区式激活闲置资源赋能乡村全面振兴
下一篇:合肥蜀山区:老厂房焕“新生”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