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出版社主管 人民周刊杂志社主办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人民头条 > 正文

“家门口”就业服务圈 助力群众就近就业

2024-11-19 11:31:27    内蒙古日报

记者从呼和浩特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了解到,今年以来,呼和浩特市积极打造高校就业服务站、商圈就业服务站、零工市场和零工驿站等多样化公共就业服务平台,构建“一刻钟”就业服务圈,为高校毕业生、灵活就业人员等各类求职群体提供多样化服务,切实提升就业可及性,拓展就业选择面。

据介绍,今年,呼和浩特市人社局联合内蒙古大学、内蒙古财经大学等4所高校建设启动毕业生留呼就业服务站,人社服务专员和院校就业指导处老师等专业化团队,根据学生的专业背景、兴趣爱好和个人能力等情况,联合为毕业生量身定制个性化的职业发展规划,提供就业指导、技能培训、政策解读、信息发布、岗位推介等全方位的一站式服务,让毕业生实现毕业与就业无缝衔接。

同时,在赛罕区金游城、回民区万达广场等人流密集区和商业集聚区,建设5家“商圈就业服务站”,沉浸式、社交化的应聘体验满足了青年群体个性化、多元化的求职需求,让求职市场更接地气、更有生气、更聚人气,让人气“流量”转化为就业“留量”。

在全市建成8家零工市场,正在筹建1家,大力挖掘适合灵活就业人员和就业困难劳动者的就业岗位,强化用工信息服务、快速对接服务、技能培训服务,织密“立体化”就业服务网络。截至今年9月底,提供家政、安保、母婴护理、力工等就业岗位4.5万个,进场求职零工2.4万人次,达成就业5884人,切实解决了零工信息匹配度低、权益保障难、收入不稳定等一系列问题,打通灵活就业人员等重点群体就业服务“最后一公里”。在街道、社区建设零工驿站55家,提升人岗对接和匹配效率,满足求职者多元化就业需求,切实推动公共就业服务下沉基层,助力求职者在“家门口”实现就业。

呼和浩特市人社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呼和浩特人社部门将持续推进群众身边就业服务站建设,开拓更多就业渠道,不断提升服务能级,以更精准的举措、更暖心的服务,为重点群体提供更加细致的就业支持,让就业服务更具温度、就业对接更具精度、就业宣传更具广度,为更多求职者就业保驾护航。(记者 梅刚) 

(责编:汪翠萍)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海南创新医疗器械获非洲客商青睐
下一篇:江苏各市消费市场稳步增长 扬州累计增速领跑全省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