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出版社主管 人民周刊杂志社主办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人民头条 > 正文

蚌埠市怀洪新河灌区工程建成后,将惠及农田300多万亩,显著改善域内60%的耕地灌溉条件——

治水兴农,保障粮食稳产增收

2024-11-19 14:02:26    安徽日报

怀洪新河,一条当年为防洪而建的淮河北岸人工河,横跨蚌埠市三县一区,引淮河水入洪泽湖。近20年来,因两岸农田高于河道而取水困难。为提高怀洪新河的综合利用率,实现涝能排、旱能灌,2022年9月,总投资超百亿元的河灌区工程——怀洪新河灌区工程获批开建。

怀洪新河灌区工程是国家150项重大水利工程之一,分为四方湖灌区、浍澥灌区、北淝河下游灌区、沱湖天井湖灌区及怀洪新河直灌区五个灌区,39个片区。共涉及35个乡镇,220个行政村,设计治理面积343万亩,建成后将成为全省最大的河灌区,也是蚌埠市有史以来获批单体投资规模最大的水利工程。

今年11月,蚌埠抢抓水利施工的黄金期,在78个工作面协同开展灌区工程大会战,力争早日为沿岸农田引来怀洪新河水。

怀洪新河在安徽境内全长95公里,一路东流,自怀远县,流经蚌埠固镇县、淮上区、五河县。目前,灌区一期工程共计7个施工标段,马拉沟东段治理等标段已建成投用。

安徽水利开发有限公司怀洪新河灌区四方湖项目现场负责人尹广跃介绍,目前包集红星合建泵站的主体已全部完成,正在进行内部装修阶段,预计年底全部完工。届时,作为四方湖项目的新建22座泵站之一,将提怀洪新河水源进入新澥河片区、清沟片区,解决片区内农田灌溉、排涝等问题。

四方湖项目起自蚌埠怀远县境内,涉及该县包集、陈集、魏庄、古城等数个乡镇。“工程建成后,怀远县北部乡镇的灌溉和水资源调配能力将得到较大提升,农田灌溉保证率从原来的56%提升到75%,新增灌溉面积22万亩,改善灌溉面积达45万亩。”怀远县水利局局长高士东告诉记者,怀洪新河灌区将有效解决该县北部乡镇旱季缺水问题。

“以前这沟里都抽不到水,今年不愁了,这两天是小麦出苗的时候,正好用上。”11月8日,家住固镇县仲兴乡八里汤村的种粮大户张计玉开着拖拉机,带着水管来马拉沟取水浇地。

张计玉介绍,以前沟里水很少,有时甚至要凌晨去“抢水”。今年上半年,怀洪新河灌区工程马拉沟疏浚改造后,大沟里的水多了,方便了农户取水灌溉,明年粮食稳产增收信心更足了。“听说灌区项目还将改造田间工程,把水直接送到田间地头。”张计玉说,如果浇地更方便,他想再扩大流转面积。

张计玉所说的“田间工程”,是灌区工程的一部分,目前骨干工程已开工46.55%,田间工程进入全面招标阶段。

蚌埠市水利局规划计划科科长张可芝介绍,灌区工程的主干工程,将新建改扩建大沟30条,总长240.54公里;新建改扩建干渠22条,总长115.58公里;新建放水闸、灌溉泵站、蓄水节制闸等739座。

灌区水源以怀洪新河干流为主线,流通灌区内的北淝河、澥河、浍河、沱河以及天井湖等十余条河湖水系。“通过骨干工程打通输水的‘大动脉’,再通过田间工程疏通灌溉的‘毛细血管’,将灌溉水源送到田间地头。”张可芝介绍,工程采取了在线计量取水、管道输水、渠道防渗等节水措施,年节水量可达9700万立方米。

怀洪新河灌区工程整体建成后,通过泵站、闸站、大沟、干渠以及密如蛛网的田间干渠、田间沟渠等,重新梳理灌区内的主干河流、湖泊水系,引怀洪新河水源进入两岸农田灌溉,达到水资源的合理调配,确保旱涝保收,预计可为蚌埠新增灌溉面积172万亩,改善灌溉面积171万亩,治理面积达343万亩,占蚌埠市可耕地总面积的60%,可实现年增产粮食10亿斤,年均直接效益12亿元。(记者 强 飞)

(责编:汪翠萍)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海南创新医疗器械获非洲客商青睐
下一篇:天津市首个科技成果“先使用后付费”合作案例落地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