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出版社主管 人民周刊杂志社主办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人民头条 > 正文

这个冰雪季9项国际赛事集中办 8项利用北京冬奥会赛场

2024-11-20 11:18:10    北京日报

本月起至明年3月,共有9项国际冰雪赛事在北京“扎堆儿”举行。昨天,2024—2025赛季系列国际冰雪赛事新闻发布会在首都体育馆召开,赛事组委会、延庆区、国家体育总局冬季运动管理中心分别介绍了各项赛事筹备情况及各支国家队备战情况。

北京市体育局副局长葛军表示,作为世界唯一一座“双奥之城”,北京拥有世界一流的体育场馆设施群、成熟的赛事运营团队和丰富的赛事保障经验,“北京市将始终坚定落实‘管理好、运用好北京冬奥遗产’的指示精神,以顶级冰雪赛事为引领,促进冰雪运动和冰雪产业可持续发展,不断巩固和扩大‘带动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成果,助力首都国际交往中心建设。”

赛事培育新经济增长点

据总局冬运中心副主任邢朔介绍,北京举办的9项冰雪赛事,除本月初已结束的女子冰球亚锦赛外,其余均在北京冬奥会赛场举行,对奥运遗产进行了充分利用,“冰雪大赛密集落户北京,既是对中国办赛能力和专业程度的高度认可,也是对后冬奥时期中国冬季运动发展潜力和冰雪市场的高度认可。”

几项赛事中,国际雪联单板及自由式滑雪大跳台世界杯和国际滑联速度滑冰世界杯(北京站)将于11月29日至12月1日同时举行。前者再次落户首钢滑雪大跳台,赛事成绩积分计入选手世界排名,同时也是2026年冬奥会资格积分赛,预计将有约200名运动员参赛。比赛已于本月18日开放售票。

速滑世界杯则将重返国家速滑馆“冰丝带”,预计将有来自20余个国家和地区的200余名运动员亮相“最快的冰”。北京站比赛为本赛季6个世界杯分站赛的第二站,昨天下午,比赛门票已启动预售。

随后一个周末,国际滑联短道速滑世界巡回赛(北京站)将于12月6日至8日在首都体育馆上演。该站比赛为本赛季6站世巡赛的第三站,预计将有来自20余支队伍的100余名运动员参赛,赛事售票工作将于近日启动。

此外,从本周至明年初,国家雪车雪橇中心“雪游龙”将举办国际雪车联合会钢架雪车世界杯、亚洲杯及国际雪橇联合会雪橇世界杯三项国际大赛,国家高山滑雪中心“雪飞燕”则将于12月5日至8日举办国际雪联单板滑雪平行大回转世界杯。

日前,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以冰雪运动高质量发展激发冰雪经济活力的若干意见》,提出以冰雪运动为引领,推动冰雪经济成为新增长点,其中明确指出要增加高水平冰雪赛事供给。葛军表示,体育赛事的举办有利于促进消费、拉动投资,对经济发展具有巨大带动作用,“未来北京将持续弘扬北京冬奥精神,积极申办、引进各类国际顶级赛事,打造北京双奥国际赛事名城,并在赛事品牌打造与推广、赛事权益开发与利用、赛事周边开发与销售等领域不断扩展,打造‘体育+N’促经济增长模式,促进体育赛事与文化、旅游、商务的融合发展,不断提高冰雪赛事的经济效益,续写‘双奥之城’的新篇章。”

为国手备战重大赛事提供机会

接连不断的冰雪赛事为国家队创造了在“家门口”与世界高手同场竞技的机会,将为国手备战重大赛事提供助力。

本赛季是2026年冬奥会前最后一个完整赛季,同时,赛季内还将举行哈尔滨亚冬会。据邢朔介绍,目前各支冰雪“国字号”正在全力以赴积极备赛,“本赛季很多雪上项目已经进入奥运资格积分赛,而冰上项目的资格赛将于下赛季开始,选手们需要为了获得更多资格赛参赛名额而努力。”

据介绍,单板滑雪和自由式滑雪大跳台和坡面障碍技巧国家队目前正在成都进行气垫训练,进一步提升动作稳定性和成功率。此次首钢大跳台世界杯,中国队将派出3男2女单板运动员和3男5女自由式滑雪运动员参赛,冬奥会冠军苏翊鸣将继去年世界杯夺冠后再次向金牌发起冲击。

此外,单板滑雪平行大回转和车橇项目的各支国家队也都在为主场作战积极准备。邢朔表示,从本赛季已进行的比赛来看,各冰雪国家队基本执行了此前制定的整体备战方案。尽管在此过程中,对手和赛制的变化带来了一系列影响,队伍也发现了自身存在的不足,“但本赛季重要赛事大多在赛季下半程进行,我们也在不断认真总结,相信在各方努力下,大家会逐渐将状态调整至最佳。”(记者 王笑笑)

 

(责编:汪翠萍)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海南创新医疗器械获非洲客商青睐
下一篇:天津市首个科技成果“先使用后付费”合作案例落地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