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出版社主管 人民周刊杂志社主办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人民头条 > 正文

北京已聚集商业航天领域企业超300家

2024-11-29 17:00:03    北京日报

本报讯(记者 孙奇茹)昨天,记者从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主办的“新质生产力看北京”主题采访中获悉,北京已聚集商业航天领域企业超300家。

坐落在北京昌平的微纳星空先进装备实验室里,技术人员正在进行卫星研发制造和实验。“我们正在研发一款2吨级别的商业遥感卫星,预计2026年完成发射。”微纳星空负责人说。据悉,国内最早一批以卫星制造业务为核心的高端卫星制造企业,微纳星空是目前国内极少数可研发2吨级别的商业卫星制造公司。截至今年9月,公司已成功发射25颗卫星,涉及窄带低功耗通信、宽带互联网卫星通信、中高分辨率光学遥感、高光谱红外遥感、高分辨率合成孔径雷达和科学与技术试验卫星等多个领域。

浩瀚太空中飘浮的一颗颗卫星,如何与万里之外的地球保持联系?“卫星和火箭运营商就像放风筝的人,测运控系统就如同手里的那根线,保证风筝不失联。”航天驭星副总裁曹梦说。

据悉,航天驭星的目标是“让卫星更好用,让卫星更易用”,致力于建设全球化的商业航天基础设施,为全球航天用户提供火箭发射测控、卫星测运控、载荷数据接收、遥感卫星定标、空间碰撞预警、航天数字化应用、航天科普推广等服务。目前,公司已建成了包含60余套地面站在内的全球化的卫星地面站网和综合定标场,在国内商业航天测运控领域处于领先位置。

曹梦透露,公司旗下子公司三垣航天预计将在明年二季度发射在轨操作试验系列任务的首发星——西垣0号卫星,目标是完成基于柔性机械臂的在轨操作试验,未来5年将有望实现把机器人送进太空“修卫星”。

航天驭星为全国一半以上商业卫星提供在轨运管服务,银河航天构建起我国首个低轨宽带通信试验星座——“小蜘蛛网”,中科星图联合空天院集成国内首款遥感垂域大模型“空天·灵眸”,可在线完成分钟级天临空地海多圈层信息精准智能分析计算……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相关负责人介绍,在卫星网络方面,北京已形成全国卫星制造产业链最全的聚集区,整星研制能力全国领先。

“北京的商业航天,涵盖了运载火箭、卫星制造、地面站及终端设备、卫星应用服务全产业链,产业链条国内最全,且‘南箭北星’格局已经初步形成。”上述负责人说,下一步,北京将布局开展有组织的科技攻关,开展重大共性技术平台共建共享,深化“南箭北星”产业空间布局,协同构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商业航天创新发展高地。

(责编:汪翠萍)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南昌市红谷滩区:加大学前教育投入 助力儿童健康成长
下一篇:朝阳打造国际一流数字医疗创新高地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