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出版社主管 人民周刊杂志社主办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人民头条 > 正文

经营主体总量突破30万家

杭州余杭三条秘诀厚培创新创业“沃土”

王丽娟、杜晓雨、杨蓉、何赛飞    2024-12-03 14:43:14    杭州日报

12月2日上午,在杭州市余杭区行政审批服务中心办事大厅内,浙江某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拿到了崭新的营业执照。这是余杭区发放的第30万张营业执照,意味着余杭成为杭州市第一个经营主体总量突破30万家的区(县、市)。

眼下,余杭经营主体总量已从杭州市部分行政区划优化调整前的19.65万家,上涨至30万家,累计涨幅达53.06%,占杭州市经营主体总量的15%。从新增经营主体的产业分类来看,第三产业的经营主体数占比达90%,与余杭区电商企业众多,且具有互联网发展优势的产业布局呈正相关。

此外,随着余杭加快布局人工智能、生物医药、人形机器人等未来产业,新兴科创型企业也呈增长趋势。该科技有限公司就是被余杭区“低空经济18条产业政策”吸引而来的企业之一,其主要从事“低空经济”领域有机硅材料及其衍生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

当前,经营主体面临着成本上涨、需求不足、国际形势复杂等困难挑战,数量增长速度有所放缓。为什么余杭能够逆势增长,成为创新创业的首选“沃土”?

经营主体活力的迸发,离不开余杭“一揽子”助企改革举措。2024年以来,余杭重点推进政务服务增值化改革,通过极简审批,让企业能更便捷地开启经营之路。同时,余杭加大涉企第三方机构治理,为企业提供更专业合规的服务,助力企业健康发展。此外,余杭持续开展“双随机”监管,改变以往过度检查、频繁打扰企业正常运营的情况,营造“无事不扰、有需必应”的营商环境。

除了宽松的发展环境,余杭在“真金白银”为企业解困方面也诚意十足。例如,2024年以来,余杭累计发放质量提升相关补助超过2049万元,兑现各知识产权创新运用助企经费1275万元,让企业在高质量发展路上更有底气和竞争力。

值得一提的是,余杭区丰富的产业配套也为经营主体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支撑。在未来科技城,围绕数字经济产业,不仅有龙头企业的引领,还聚集了大量的互联网、科技类中小企业,形成了完整的产业生态。企业之间可以便捷地开展业务合作、技术交流,共享人才、信息等资源,大大降低了企业的运营和创新成本。

下一步,余杭还将通过开展企业品牌梯度培育和知识产权强企等一系列助企行动,推动创新创业工作取得新的更大成效,为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的强劲动力。

(责编:汪翠萍)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南昌市红谷滩区:加大学前教育投入 助力儿童健康成长
下一篇:北京:71座地铁站与周边建筑衔接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