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出版社主管 人民周刊杂志社主办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人民头条 > 正文

突破关键技术 布局未来产业

北京:250余个首台(套)产品助力先进智造

曹政    2024-12-20 14:37:55    北京日报

从协助医生完成膝关节置换的手术机器人,到露天矿区里的运输机器人,再到快速完成元素检测的X射线荧光光谱仪……这些在国内率先实现重大技术突破、拥有知识产权的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成为北京高质量创新创造、支撑科技自立自强的缩影。

市发改委12月18日介绍,本市已经累计认定250余个首台(套)产品,涵盖手术机器人、工业机器人、空天装备、高端仪器与传感器、高端绿色能源装备等先进智造产业。

覆盖多类手术机器人

机器人给人类种牙?一台融合了智能控制、机器视觉、三维图形可视化等先进技术的口腔种植手术机器人,将这个设想变成现实,并在多家口腔医院和诊所落地。

精度一直是口腔种植的关键,一些复杂的手术往往需要有经验的老医生操刀。由北京企业雅客智慧研发的全球首台自主式种植牙手术机器人的角度误差可以控制在2度以内,深度误差可以控制在0.3毫米内,将手术时间由医生操作的三四十分钟缩短到20分钟,甚至更短。

同样,骨科手术机器人近年来在临床实践中展示出强劲的发展活力,也是北京医药健康产业的“强项”:罗森博特公司研发的骨盆骨折复位手术机器人,仅依靠三维追踪系统即可实时跟踪每个骨块的位置变化,从而确保最终的骨块拼合操作达到精确无误的效果;长木谷公司的膝关节置换手术机器人掌握深度学习AI算法,智能匹配最适合的假体型号、确定最佳安放位置,减少术后并发症和术中出血。

“手术机器人代表了现代医疗技术的创新成就,发展手术机器人是北京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重要举措。”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介绍,2021年以来认定的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产品中,包含手术机器人及关键零部件产品近20个,覆盖骨科、腔镜、神经外科、经皮穿刺、泛血管、口腔等多类手术机器人。

180余家企业获支持

如果说手术机器人是以人工智能赋能医疗健康,那么工业机器人则引领制造业迈向智能化。

工业机器人包括自动化生产机器人、智能物流机器人、协作机器人等,是北京重点布局的未来产业,更带动传统产业升级。在石油领域,捷杰西公司研发的智能钻井机器人实现了钻井管柱在地面、井口、立根盒之间的自动、高效、精准移动,作业效率是传统钻井的2倍以上,还让钻井作业更安全。

2021年以来,本市已认定捷杰西、路凯智行、雷蒙赛博、极智嘉科技等企业推出的工业机器人和航天科工智能机器人推出的中型排爆机器人、瑞途科技推出的城市轨道交通远程运维巡检智能装备特种机器人为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

机器人只是北京首台(套)政策聚焦的一个方向。2021年以来,本市共认定180余家企业的250余个首台(套)产品,涵盖手术机器人、工业机器人、空天装备、高端仪器与传感器、高端绿色能源装备等先进智造产业。

自动驾驶沃土激发创新涌现

高速发展的智能驾驶上下游产业链长、应用场景多,也将带动万亿级赛道。四年多前,本市启动打造全球首个车路云一体化自动驾驶示范区,吸引了一批自动驾驶头部企业汇聚,数百辆自动驾驶汽车上路测试。

这片智能驾驶的沃土上,不仅推出了无人化出行服务商业化试点等创新政策,更注重激发市场活力,助力众多智能驾驶领域优秀企业加速科技创新。目前,北京市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已涵盖域控制器、智能驾驶系统等多个智能驾驶有关产品。

比如,面对自动驾驶带来的信息安全风险挑战,云驰未来公司率先研发出车规级可规模化量产硬件和软件信息安全产品,为示范区打造的中央网络控制器已部署在多款自动驾驶车辆中。这个小小的盒子集成了网络互联、信息安全防护和车辆驾驶行为数据采集与监管等多重功能。同样获得认证的高抗扰性目标检测模型及软件,则能够提升在复杂噪声干扰情况下的目标特征提取能力,精准采集和识别关键信息,让自动驾驶“看”得更清楚。

相关负责人说,本市将持续以更大的力度,在更广的范围内,推动实现重大技术突破、拥有知识产权、尚未取得市场业绩的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应用,推动企业创新,培育先进产品。

(责编:汪翠萍)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苦黄连”带来“甜日子”
下一篇:绍兴嵊州发布全新“民情大脑”系统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