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出版社主管 人民周刊杂志社主办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人民头条 > 正文

江苏营造良好市场生态 推动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

2024-12-30 16:00:38    新华日报

最近一段时间,江苏证监局先后在南京、淮安、苏州三地召开会议,全省近600名上市公司董事长、实际控制人就近参会。三场会议围绕同一个主题,即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暨监管工作系列会议,涉及守法合规、防范风险、抓好“关键少数”、市值管理、回报投资者、并购重组等资本市场热点话题。

严监严管,抓好“关键少数”

今年以来,随着新“国九条”及资本市场“1+N”政策体系逐步落地,特别是近期一系列增量政策逐步落地、加力见效,资本市场发生积极变化。江苏证监局有关负责人表示,江苏上市公司群体正视外部环境带来的不利影响,顶住压力、勇挑大梁,业绩稳健增长、创新驱动引领、并购重组活跃、投资者回报突出,有效增强了企业内在价值与市场信心。

在防风险、强监管、促高质量发展的要求下,上市公司违法违规行为受到严厉打击,实行行政执法、民事追责、刑事打击“三位一体”的立体化追责体系。会上,江苏证监局通报多起典型违法违规案例,涵盖财务造假、内幕交易、操纵市场、违规减持等方面。

上市公司要实现高质量发展,董事长、实控人是“关键少数”中的关键。会上,参会的上市公司董事长、实控人签署《江苏辖区上市公司“关键人”应知应会知情承诺书》。江苏证监局有关负责人告诫与会董事长、实控人,既要守好法律底线,同时又要提高发展质效、稳定市场预期。上市公司要准确把握好依靠自身增长与借力产业布局、聚焦主业与并购扩张、内在价值与市值管理、控股与管理等四对关系,在防控风险的基础上抢抓机遇做优做强。

以投资者为本,现金分红创新高

现金分红是上市公司坚持“以投资者为本,让投资者共享公司发展成果”的具体形式。新“国九条”明确要求强化上市公司现金分红监管。

作为资本市场的“明星板块”,江苏上市公司回报投资者意识明显增强。数据显示,江苏共有543家公司公告2023年度现金分红预案,同比增长13.4%;拟现金分红总额达1029.4亿元,同比增长15.8%。其中不乏积极回报投资者的“优等生”,比如江苏银行等10家头部公司合计拟现金分红超415亿元。80家公司连续10年现金分红,洋河股份等5家公司累计现金分红均超百亿元。

值得一提的是,2024年以来逾60家公司新披露中长期现金分红规划,目前超300家公司正在实施中长期现金分红规划。“江苏上市公司群体正聚力打造长期、稳定、可持续的股东价值回报机制,通过分红给予投资者实实在在的回报。”江苏证监局有关负责人表示。

市值是衡量上市公司盈利能力、成长潜力和管理水平的一把标尺。当前,市值管理成为上市公司的“必修课”。通过全面摸排上市公司经营情况、股价波动、现金流等指标,重点关注股价较低但经营状况良好的上市公司,江苏证监局联合地方政府共同发力,推动多家非ST低价股公司等重点公司发布回购公告。2024年1—11月,江苏沪深上市公司新增回购224家次,回购金额上限264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73%、105%;新增增持69家次、489人次,增持金额上限154亿元,同比增长90%。其中药明康德年内实施回购3次,回购金额30亿元,有效提振了市场信心。

提升投资价值,实行并购重组

今年以来,随着“科创板八条”、“并购重组六条”、定向可转债重组规则等并购重组政策出台,并购重组、跨境并购融资活动愈加频繁。

在境内市场,江苏上市公司出现多个并购重组典型案例。1月,江苏科创板上市公司思瑞浦披露发行可转债及现金购买资产并募集配套资金草案;7月,普源精电购买耐数电子67.74%股权,标的资产增值率超900%,从上交所受理到证监会注册,用时不到两个月;8月,国联证券以发行股份形式收购民生证券99.26%股份;9月26日,捷捷微电重组项目注册生效,并购标的处于产品研发的高强度投入期间以及产能爬坡阶段。这些典型案例,均创造了多个不同领域的“首单”。

与此同时,江苏多单跨境并购融资典型案例渐次落地。10月,龙蟠科技成功登陆香港联交所融资5.5亿港元;港股上市公司中国生物制药拟收购科创板上市公司浩欧博,是市场首个“H收A”的并购案例。11月,科创板公司亚信安全收购港股上市公司亚信科技完成股权交割,成为科创板“A收H”重大资产重组落地第一单,本次并购实现“以小并大”,并购后亚信安全营收有望超过百亿元,成为网络安全领域领军企业。

对此,江苏证监局有关负责人表示,江苏上市公司围绕科技创新、产业升级布局开展并购重组、跨境并购融资等活动,发挥了资本市场在企业并购重组中的主渠道作用,有助于上市公司注入优质资产、提升投资价值,加快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赵伟莉)

(责编:汪翠萍)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晋源区加快推动旅游民宿产业发展
下一篇:最后一页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