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出版社主管 人民周刊杂志社主办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文史 > 正文

“黑色星期二”:美国对 1929 年经济大萧条的应对

李明    2024-03-13 10:52:10    学习时报

1929年10月29日,也就是众所周知的那个黑色星期二,美国经历了一场毁灭性的股市崩盘。一场美国历史上史无前例的经济大萧条由此开始,并贯穿整个30年代,极大地影响了这个曾经“咆哮着”飞速发展的国家。1929年大萧条是人类历史上影响最大的经济危机事件,它直接导致了全球经济的持续衰退,并引发一系列严重的政治、经济后果。大萧条应对中,美国形成了全面的经济干预制度及其政策工具,其经验教训值得反思。
  大萧条前后的美国经济状况
  19世纪后期到20世纪初,美国经历西进运动、镀金时代和进步时代,基本奉行自由放任政策,早期的经济增长迅速。同时,垄断资本高速扩张,新兴基础产业甚至日用品行业都被形形色色的“大王”所占据,有的行业份额竟然达到90%。1929年前,美国经济增长预期看好,社会各界投资热情高涨。1924年下半年,世界各地资金涌入纽约股市,股票指数攀升,1929年9月3日达381.17点,表面上一片繁荣。
  1929年3月,时任总统胡佛宣称:“我对国家的未来毫不忧虑,它光辉灿烂,充满希望。”同时,经济学家欧文·费雪还推导出股市将持续上涨,在1929年大萧条时期的华尔街投机狂潮里,欧文·费雪是高高溅起的一朵浪花。他利用高倍杠杆,大举买入斯佩里·兰德公司的股票以及一些中小公司股票,高峰时其持有的股票市值达800万—1000万美元。值得说明的是,1929年的1美元大约相当于2023年的17.7美元,则其市值超过今天的1亿美元。1929年10月底,美国股市崩盘。欧文·费雪的股票灰飞烟灭。
  1929年10月24日,华尔街股灾的突然爆发,为这种幻象画上了句号。纽约证交所当天9点开盘基本正常,到11时大量卖单瞬间抛出,仅1小时股指猛跌20%,紧接着断崖式下跌。13时,摩根、大通、花旗等银行紧急出巨资托市,纽交所道琼斯股指开始攀升。28日,人们又在疯狂抛售股票,股指又迅速下跌。29日,被称作“黑色星期二”,股指狂跌,全天流失资金140亿美元。一周累计流失300亿美元,为美国当年GDP的29%。
  股灾后,紧随其后爆发大萧条,给世界经济带来毁灭性打击。美国人均收入、税收、企业盈利、物价、进出口等指标全面下挫,失业率飙升到25%,有的国家高达33%。美国当时流行“梅隆拉动汽笛,胡佛敲响车钟。华尔街发信号,美国往地狱冲”的歌谣,生动表现了当时的场景。1930年,利率跌入谷底,消费者、企业在紧缩预期下都减少消费和投资,紧缩循环开始。1931年,农业区情况持续恶化,消费品市场一落千丈,失业问题更加严重。1932年,大萧条使欧洲大陆和拉美各国政治右翼化。1933年初,全球大多数经济体经济开始恢复,但直到30年代末,仍未恢复到危机前的水平。
  大萧条事件的应对政策评价
  关于大萧条发生的原因,不同的理论给出了不同解释。凯恩斯主义认为,消费者、投资者信心下降,导致消费和投资萎缩,加上净出口下降,是大萧条的原因。货币主义认为,大萧条是货币现象,是由于金融体系缺陷,导致了货币紧缩造成。也有人认为,大萧条是金本位后果,货币市场缺乏弹性造成等。2022年诺贝尔经济学获奖者,则从银行视角对大萧条危机进行了系统阐述,值得关注。
  大萧条初期,美国总统胡佛采取了保守自由主义的政策。先是大幅度提高进口关税,但刺激了各国启用报复性关税,美国出口迅速降低。随之,改为由主要银行组成国家信贷公司,让其自愿为破产小银行贷款,但收效甚微。紧接着,出台贷款办法,为无家可归者提供房贷,但又受制于贷款人支付能力。总之,大萧条期间,美国政府虽然实行大规模减税,但导致政府收入剧减,不得为之又增税,还重建金融公司,提供政府担保贷款,仍然效果不佳。
  纽约股市崩溃发生之后,美国参议院即对股市进行了调查,发现有严重的操纵、欺诈和内幕交易行为,1932年银行倒闭风潮,又暴露出金融界的诸多问题。在痛定思痛、总结教训的基础上,从1933年开始,罗斯福政府开始救济、复兴和改革新政并对证券监管体制进行了根本性的改革。一是完善金融制度体系,即银行休业整顿、恢复信用,建立储蓄保险公司保障储蓄安全,放弃金本位,美元贬值促出口,实行投行、商业银行分业经营,强化美联储的央行职能,加强证券业监管等,并通过《紧急银行救济法》等予以制度化。二是调整农业政策,即成立农业电气化机构、休耕轮作、农业补贴、调整结构、稳定价格、保护土壤等,并通过《农业调整法》予以制度化。三是制定工业复兴政策,即管制公用事业公司,加强通信和运输业管制,建立国家复兴管理局等,并通过《国家工业复兴法》予以制度化。四是调整劳工关系制度,即保障组建工会、集体谈判、罢工等权利,规定最低工资、禁用童工等内容,并通过《国家劳工关系法》等法案制度化。五是社会救济政策,即建立紧急救济署,发放紧急救济金,推行以工代赈等,并通过《联邦紧急救济法》制度化。六是制定公共工程建设政策,建立公共工程局、工程进展署等机构,兴办医院、学校、道路、市政、水利、军用设施及田纳西河流域改造等公共工程,并交给企业承担。此外,为应对危机,美国联邦政府出台大量法律法规,建立一大批监管机构,强化了干预,缓解了危机,有的至今仍发挥作用。经历了大混乱与大崩溃之后,美国股市终于开始迈向理性、公正和透明。
  大萧条危机应对的经验和教训
  从1929年那场经济危机的产生以及后续的影响程度,可以看出,在世界经济逐渐全球化、一体化的过程中,各国经济发展的依存度、联系程度也是愈发紧密。回首人类历史上应对经济危机的经验教训,对于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的我们,仍具价值和意义。
  强化政府干预,增强信心和预期。大萧条初期,胡佛总统反对干预,主张市场的自我修复,但收效甚微,黯然退场。罗斯福新政则强化干预,恢复信心,尤其以立法增强可预期性。联邦政府支出在危机前占GDP比例不到3%,1939年就超过10%。后来逐年强化,最高时期的2010年达26%,2023年达23.7%。因此,在应对通缩型经济危机时,要强化投资、消费信心,并严格法治,管理好预期。
  实行综合举措,并保持一致性。政府实施了多元政策应对大萧条。一方面,针对银行倒闭风潮,改革金融体系,加强证券监管,确保流动性适度。同时,兴建公共工程、增加就业,刺激复苏。另一方面,实行贫困救济、最低工资保障、缩小贫富差距等措施,促进消费增长。因此,面对危机要综合运用财政、货币、社会、环境等政策工具,并评估政策一致性,防止形成目标冲突,降低政策效果很关键。
  增强活力,控制杠杆率。大萧条前,美国行业垄断严重,垄断者设置壁垒,攫取超额利润,打击竞争者,甚至蔓延到各领域,降低了经济活力,恶化了发展环境。同时,随着一战的结束,战争需求消失,短暂繁荣后,产能过剩。此外,加上资金低利率,证券高收益,又刺激股市投资,推高宏观杠杆率。因此,增强经济活力,必须治理产能过剩,打击不正当竞争,避免过度投机,并防止资本蔓延。
  安全理念重塑,并深入各领域。大萧条及后续二战爆发,重塑了政府的国家安全职能,不再局限于原有的抵御入侵和公共安全,还纳入了充分就业、社会保障等各方面。安全概念不断被重新定义,深入到经济、文化、科技等领域。因此,要关注安全理念扩张的原点和过程,评估其与经济政策的一致性,保障宏观经济的健康发展。

(责编:赵珊)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中国古代藏书 :有册有典 源远流长
下一篇:河北发现孟氏中生鳗化石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