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出版社主管 人民周刊杂志社主办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文史 > 正文

大山深处的列宁小学

胡遵远     2024-03-25 10:01:44    中国国防报

在安徽省金寨县汤家汇镇瓦屋基村,坐落着一座古朴的老院子,它就是全国仅存的两所以“列宁小学”命名的学校之一——金寨县列宁小学,其前身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由县苏维埃政权创办的六区一乡列宁小学。
  1929年立夏节起义胜利后,鄂豫皖苏区多地都创建列宁小学。1930年春,中共商城县委和红三十二师在瓦屋基村(时属河南省商城县管辖)创办了这所小学,学校由乡苏维埃政府管理,校长由乡苏维埃主席兼任,共青团支部受党的委托领导学校工作。学校创办时,有4个教学班、1个早晚识字班,适龄儿童和成人均可免费入学,学生100多人,教师有专职的也有兼职的,大多为红军官兵和苏维埃政府工作人员。
  学校除了像一般学校注重向学生传授文化知识外,还特别注重讲授政治常识、军事常识、宣传革命斗争形势,以激发广大学生的爱国热情。学生中年纪较小的参加儿童团、稍大的参加少先队,积极地为红军站岗放哨、传递情报,到红军医院慰问伤病员、帮助烈军属挑水打柴做家务。有的师生参加打土豪、抓特务等任务,直接同敌人进行面对面的斗争;有的师生深入群众之中,通过开会、演讲等方式,宣传党的政策、红军的战果、苏维埃政权的性质和任务等。一次,一名女学生在放哨时,发现一个形迹可疑的人,她立即上前盘问,并让同学迅速向红军报告。原来这个人是敌军的“探子”,大家从他身上搜出红军活动的路线和红军领导人家庭住址等情报,使红军部队和红军家属免受严重损失。学生周百莲、吴尚慈在开展宣传活动时,不幸被敌人逮捕,壮烈牺牲。
  在革命风暴中诞生和成长的六区一乡列宁小学,通过校内外教育的紧密结合,使学生得到快速成长,为党的建设、苏维埃政权建设和红军队伍发展输送了大批人才。这所学校培养出来的学生,有的参加红军踏上长征路,有的留在家乡坚持斗争、成为老区的革命火种,有的为了党和人民的利益流尽最后一滴血,有的走上党政军领导岗位。
  1932年秋,红四方面军实行战略转移时,列宁小学的大部分学生参加红军,大部分校舍被国民党军焚毁。1957年,瓦屋基小学和四道河小学合并,迁入六区一乡列宁小学旧址,恢复了列宁小学的校名,称作“金寨县列宁小学”。
 

(责编:赵珊)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稷下学宫:先秦思想和图书的汇聚之地
下一篇:最后一页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