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出版社主管 人民周刊杂志社主办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文史 > 正文

施介:把名字镌刻在通辽人民心中的白族共产党员

2024-04-16 11:06:09    学习强国大理州学习平台

施介(1909—1947),生于云南省大理州洱源县凤羽镇元士充一户家道中落的白族书香农家,原名施如显,读中学时改名施介,号介庵,意为“耿介不阿一男儿”,以此策励自己。

施介尚幼,父母相继亡故,幼弟夭折,孤苦伶仃,由三婶收留抚养。1916年,施介7岁,被送进端严寺(现元士小学)私塾接受教育。3年后,转入设在文庙内的凤翔两级小学(现凤翔小学)读书。1925年,16岁的他以优异成绩毕业。施介高小毕业的时候,正值云南地方军阀实力派胡(若愚)、龙(云)、张(汝骥)、李(选廷)四军长为争夺“云南王”宝座互相攻讦、争战不休之时,又是滇西“张结巴”等各路绿林强豪乘乱啸聚抢掠的鼎沸时期。匪祸连年,兵荒马乱,弄得社会不安、各业废弃,田园荒芜、民不聊生。三婶一家的生活本来就不富足,这时更加困难,经济日益拮据,捉襟见肘,无力再供施介继续读书。施介无可奈何辍学两年,从事家务和农作,同时孜孜不倦地自学补习古汉语,为后来能写流利畅达的文章打下了坚实基础。

1927年秋,施介打听到云南省立第二师范学校招生,他偷偷地和马曜等几个同学一道去报考,待出榜被录取后,才回家告知三婶。贤淑善良的三婶深深被施介立志读书的行为感动,节衣缩食供施介去云南省立第二师范学校初级部第2班就读。在学校里,施介积极组织洱源旅榆学生成立学生会,与地方恶霸作斗争。1928年,施介秘密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云南地下党组织,开始了人生转折,义无反顾地走上革命道路。1930年农历2月20日,施介与当地白族农家女子杜小年结婚。1930年秋,施介从学校毕业,7月5日,他在毕业照片后题词:“要从这黑暗里寻找光明……我们的工具——惟有牺牲和奋斗!”旋即东上昆明,考入云南省立第一师范高级部。1932年冬,施介因带头发动领导学潮反抗校方弊端,被当局开除学籍。

1935年秋,施介到阿米(开远市)县立中学任教,创办《心声》校刊并担任主编,向进步学生秘密传播革命思想,宣传抗日救亡主张,倡导组织开远学生抗敌后援会。1937年11月1日,施介参与领导滇越铁路滇段工人大罢工,重新点燃了滇南革命斗争的火炬。

1938年2月初,施介率领学生王锡令、陈开明与共产党员刘林元一道,徒步奔赴革命圣地延安。他们冲破无数危关险道,历时月余,于3月到达,入中国人民抗日军事政治大学(简称抗大)5大队学习。同年4月,施介介绍王锡令、陈开明加入中国共产党。6月,施介调抗大直属队工作。在此期间,他与原在滇军任中下级军官、弃职投奔延安的云南龙陵人朱家璧邂逅相逢。11月,施介介绍朱家璧加入中国共产党。1939年初,经朱家璧、施介、刘林元共同商量,为开展云南工作,由施介执笔起草《我们对于将来回云南及滇军中工作意见的报告》,递交中央组织部陈云、李富春两位领导,对党中央指导云南的革命工作起了积极作用。同期,施介从抗大毕业,调中央组织部总务处当处长,继而被选送入延安马列学院深造1年余。1940年,施介调任陕北公学(现中国人民大学前身)教育处副处长。1941年,施介调延安大学,任党总支(当时校内最高党组织,相当于现党委)书记,担任全校1000多名师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重任。1942年,延安整风运动开始,他担任延安大学整风运动组织的负责人,领导学校整风文献的学习。在工作中,他牢牢地把握党中央一贯倡导的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与自我批评三大作风和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并努力结合实际,力求使之具体化。整风运动使他进一步坚定了革命信念,成长为坚强的共产主义战士。边区大生产运动开展后,他领导了学校师生的大生产运动,为粉碎国民党反动派对陕甘宁边区的封锁、为坚持抗战胜利作出了贡献。

1945年秋,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后,施介随党中央派赴东北开辟和建立革命根据地的2万名干部、10万大军北上出关。10月到达辽西阜新,任阜新地委(热辽边地委)组织部部长、哲里木盟地委组织部部长兼通辽县委书记、“长江骑兵团”政治部主任,战斗在西辽河流域,转战科尔沁草原。风风雨雨中,施介这位来自苍山之麓、洱海之滨的白族好儿子,为了哲里木盟各族人民的翻身解放,辛劳奔波,倾注心血,作出了重大贡献。他从哲里木盟是蒙古族聚居地区的实际出发,忠实地执行党的民族政策,认真做好民族上层人士的团结、教育工作,依靠广大贫苦牧民宣传党的政策,对分化瓦解反动王爷的土匪武装,争取民族领袖人物、争取群众,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在机关和党政组织建设方面,尤其是在干部使用上真正做到了“知人善任”,用其所长,避其所短,使各方面的干部都能各得其所,有用武之地。

施介为人忠厚老实,性格开朗,他作风朴实,对革命工作一贯勤勤恳恳,任劳任怨。长期在艰苦的环境里工作和生活,条件恶劣,他染上了严重的肺病,但仍乐观自信地忘我工作。在那硝烟弥漫的战斗岁月里,无论是行军、作战或工作,他总是身先士卒,与干部战士同甘苦、共患难。即使是在病痛加剧时,他仍然支撑着,深入边远农牧区,以“生命不息,战斗不止”的精神埋头工作。在围歼顽匪的战斗中受到风沙和寒气的侵袭,他咳嗽不止,为了不让战士的情绪受到影响,他镇静地竭力克制,咬紧牙关支撑着,不露一点声色,憋得脸色苍白,眼角流泪。实在忍不住,他就把马缰绳咬在嘴里,前胸顶在马鞍上,有时,他干脆翻身下马,急步行军,以减轻病痛的折磨,以坚韧的毅力斗病魔、战顽匪,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施介因长年征战,重负荷工作,病情严重恶化,肺病并发脑膜炎,医治无效,于1947年9月18日11时30分在辽吉省白城子英年早逝,时年38岁。施介抛家别妻,没有留下一儿半女,遗孀杜小年亦苦等50年,直到去世。

中共辽吉省委、哲盟工委讣告说:“施介同志是我党优秀的干部,在领导哲盟工作中有很大成绩,特别是在艰苦的游击环境中,他始终站在斗争的最前线……他毕生为广大蒙汉劳动人民的解放事业而牺牲的精神及为共产主义事业而奋斗的意志,应为哲盟全体党员的楷模。”通辽市为纪念施介烈士光辉的一生,以“施介”命名的机关、学校、街道、医院等单位共有19个。中共辽吉省委书记、军区政委陶铸,省委组织部部长曾固为施介墓碑题词:“我们最好的同志为工作而停止了呼吸,施介烈士永垂不朽。”

(资料来源:中国共产党大理白族自治州委员会党史研究室 洱源县委组织部)

(责编:赵珊)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邹韬奋和《全民抗战》
下一篇:最后一页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