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出版社主管 人民周刊杂志社主办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艺术 > 正文

陕西省西安市鄠邑区:

艺术激活 产业赋能

张 妮    2024-03-14 11:33:30    中国文化报

近年来,南依秦岭、北临渭水的陕西省西安市鄠邑区紧紧围绕建设“诗画鄠邑、品质新区”总体目标,坚持以丰富的农文旅资源为依托,以艺术点亮乡村、艺术融入乡村、艺术赋能乡村为突破口,闯出了一条独具特色、成效显著的艺术产业赋能乡村振兴之路。

将艺术融入乡村:从关中忙罢艺术节说起

2018年,西安美术学院教授武小川带着实验艺术专业的学生来到鄠邑区石井街道蔡家坡村采风创作。盛夏时节金黄的麦浪、开阔宽敞的田园景观……武小川被终南山脚下这个不起眼的村落所吸引,并决定扎下根来,开展深入的社会考察与艺术实践。

师生们租下5亩麦田,在麦田里用麦秆、树枝、钢架等制作巨型鸟巢、巨幅装置作品,农具也变身雕塑作品……

然而,许多村民对这些新潮、独特的艺术作品感到陌生、不解,表示“看不懂”。还有村民发出质疑:“这也是艺术?”

为了让村民与艺术产生情感共振,有人提议,以“忙罢会”为名办一场能艺术节,用村民容易接受的方式打开交流之门。“忙罢会”是陕西关中地区农村的古老习俗,每年夏天割完麦子后,村民会走亲访友,吃酒席、搭台唱戏,庆丰收。

首届关中忙罢艺术节就此拉开序幕,以终南山为背景、以麦田为舞台,秦腔、健美操、民谣等节目受到现场500余名村民的喜爱。

自此之后,在西安美术学院与鄠邑区委区政府、石井街道及所属乡村的大力支持下,关中忙罢艺术节每年举办包括终南戏剧节、生态艺术项目、乡村社区艺术项目三大板块的近百场文化艺术活动。如今,艺术节已连续举办5届,活动内容愈发丰富,规模不断扩大,举办时间也从每年几个月变成现在的贯穿全年。

一大批知名艺术家、设计师、建筑师等城乡贤达受邀走进蔡家坡村,与村民一起开展艺术创作,探索艺术与乡村的共存共生。“美好乡村计划”“乡村艺术工作营”“画美乡村”等艺术乡建活动也陆续开展。

人才是乡村振兴的关键。2021年,鄠邑区创新人才引进机制,为蔡家坡、栗园坡、栗峪口等5个村子聘请中央美院、清华美院等的5位知名艺术家担任“艺术村长”,定期驻村指导乡村建设。

艺术节让这个鲜有人问津的小村庄日渐欢腾。如今,在蔡家坡,村民在麦田里听交响乐,在家门口看演出、观艺术展、听爵士乐、喝咖啡,村居墙壁上由美术院校师生、户县农民画家创作的秦岭青山绿水、关中文化风俗以及村民故事等主题彩绘作品,也让村子的文艺氛围更浓。村民对艺术也有了质朴的理解:“艺术藏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

艺术节推动了鄠邑区环山沿线乡村旅游带的建设,为乡村旅游、社区美育、农产品销售、资源引入等注入了发展动能。通过文艺赋能,蔡家坡村实现了从贫困村到文艺村的转变。

用艺术激活乡村资源、赋能产业发展

在蔡家坡村的辐射下,附近的村子也迎来新的发展契机。为了持续强化关中忙罢艺术节的带动效应,鄠邑区政府依托扎实的农业基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丰富的旅游资源、优美的生态环境,进一步整合资源,因地制宜赋予不同村庄不同调性,培育多种文艺业态,实现文旅融合发展、文明素养提升、乡土人才培育等共生共赢,积极探索讲好新时代乡村故事的新方式。下庄村打造新民艺传承示范村,栗元坡村变成乡野农产文旅村,栗峪口村打造乡创客文化产业集群……

鄠邑区委书记李化曾表示,乡村振兴既要塑形,也要铸魂。艺术不是目的,是手段。艺术是一条润泽心灵、涵养乡风的河流。让艺术浸润乡土,更多改变就会发生。艺术也是一把“金钥匙”,能激活潜在的增长点,为乡村经济“解锁”更广阔的发展空间,激活乡村沉睡的文化资源,增强村民的文化认同感和获得感等。

在顶层设计方面,鄠邑区发布了《西安市鄠邑区文化艺术村建设实施方案》《西安市鄠邑区加强文化建设促进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三年工作方案》等一系列政策文件,为人才队伍、文旅产业链培育等提供了制度和机制保障。

以关中忙罢艺术节活动为引领,鄠邑区高品质打造秦岭脚下最美“8号公路”,全面建设文艺石井国际艺术村落,大力吸引“乡创客”、文艺名家驻村创作、表演、创业,打造新型公共文化空间,举办文艺活动,开展文艺创作,塑造文化品牌……探索出一条艺术家深入生活、群众广泛参与、社会力量积极投入、政府组织科学指导的文化赋能乡村新模式。2024年春节,鄠邑区深挖、整合非遗、文物等民俗资源,开展全国“村晚”示范展示、蔡家坡文艺大联欢等活动350场次,观众、游客累计达500余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2.77亿元。

在用艺术推动乡村产业发展方面,鄠邑区不断创造新的消费场景,打造新的消费模式,发展乡村特色产业,持续推进农民增收。鄠邑区将关中忙罢艺术节与周边基础设施提升、人居环境改善相结合,加快“民宿+餐饮+有机农产品+忙罢衍生品”全产业融合,形成了由艺术家“创客”主导的美术馆、雕塑馆等文化艺术类创业项目,由“新知青”创业者主导的文化主题民宿、研学实践基地等农文旅融合类创业项目,由“田秀才”“土专家”等乡创客主导的种养殖示范园区等,推动乡村文化产业提质增效、优化升级。

鄠邑区文化和旅游体育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鄠邑区将紧扣“文化赋能·艺村一体”建设主线,持续创新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体制机制,围绕关中忙罢艺术节、户县农民画艺术2个IP,进一步推进艺术与生态、艺术与生产、艺术与生活有机融合,构建起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的“鄠邑模式”。

(责编:赵珊)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文明的十字路口——叙利亚古代文物精品展”在嘉兴展出
下一篇:国风动画:让经典在创新中生生不息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