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出版社主管 人民周刊杂志社主办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经济 > 正文

科创综指ETF火爆,更多资金涌入这一赛道

夏悦超    2025-02-26 16:01:12    国际金融报

A股的科技行情还在持续,公募基金即将迎来抢占科技赛道的考验。

Wind数据显示,截至2月25日,首批发行的13只科创综指、科创综合价格指数ETF(交易型开放式指数基金)已全部结束募集,目前已经正式成立的有建信科创综指ETF,成立规模为20.15亿元。

记者注意到,有多家基金公司宣布提前结束该类产品的募集,并采取了末日比例配售。比如,建信科创综指ETF首发当日便售罄并开启比例配售,工银瑞信、易方达、招商、富国基金等多家公募也宣布了提前结束募集。

当前,科技股行情的持续,以及指数投资的大热,正在吸引更多资金涌入这个赛道。

多家提前结募

首批科创综指和科创综合价格指数ETF(以下统称“科创综指ETF”)在2月17日开售后,吸引了诸多资金认购,认购时间最短一只仅用了1天,最长一只为9天。

多家公募基金公司在开售不久便宣布提前结束募集。其中,建信科创综指ETF成为第一只官宣提前结束募集的产品,仅用一天时间就完成了20亿元的募集上限,并于2月18日宣布按比例进行配售,有效认购申请确认比例为67.058%。

随后,2月19日,工银瑞信基金宣布旗下科创综指ETF已于当日提前结束募集,募集期仅为3天。2月20日,易方达基金发布公告称,旗下科创综指ETF募集截止日由2月21日提前至2月20日。2月21日,招商基金宣布旗下科创综指ETF已达募集上限,将募集截止日从2月28日提前至21日。2月25日,富国基金宣布将旗下科创综合价格指数ETF募集截止日从2月28日调整为2月25日。

从募集天数来看,除建信基金仅1日完成募集外,工银瑞信、易方达、华泰柏瑞、汇添富、鹏华、华夏、博时、招商基金等11家公募募集该类产品的时间在5日内。

据统计,目前仅建信科创综指ETF正式官宣合同生效,成立规模是20.15亿元,其余结募产品还在等待正式成立。若按照全部都达到20亿元募集上限来统计,首批科创综指ETF将有望达到260亿元的成立规模。

去年指数投资的大火,带动了不少资金涌入ETF。根据Wind数据,今年以来新成立的基金中,仅上述这一只已成立的科创综指ETF是权益类基金,其余均是债券型基金。随着更多科创综指ETF即将成立,年内成立规模破20亿的基金有望迎来更多权益类产品。

此外,国泰、嘉实、鹏华、兴银、兴业、西藏东财基金等公募是此类产品的第二批获批基金管理人,其中,国泰科创综指ETF已于2月24日发行。

科技赛道获关注

科创综指这一重磅宽基指数,代表着科创板中最典型的科技创新企业,包括海光信息、寒武纪、中芯国际、中微公司等诸多半导体头部企业,还包括诸多医疗、医药、电子等企业。

年初人工智能大模型的爆火,推动了A股相关概念、港股恒生科技指数大涨,这些概念或指数都涵盖了半导体、电子、计算机等科技板块,与科创综指包含的成分股高度重合。

目前科技股行情还在持续。Wind数据显示,2月5日至2月25日,恒生科技指数和科创综指区间涨幅均接近15%,申万一级行业计算机指数区间涨幅已超24%,相关个股涨幅已远超指数表现。

海外投资者对中国科技股的热情持续高涨。高盛最新研报指出,预计未来三个月A股表现将优于港股,A股估值有约10%上升空间,回报超过港股。

“毫无疑问,科技股仍然将是A股接下来上涨的主要动力。随着赚钱效应的逐步显现,下一步预计将出现众多板块百花齐放的格局。”泰石投资董事总经理韩玮向《国际金融报》记者表示。

韩玮表示,由于中证A500指数成分股中的科技股比例占比较大,若科技股继续走高,该指数表现将优于其他宽基指数。

更多公募基金经理看好AI为代表的科技产业发展前景。华宝基金经理丰晨成认为,AI模型平权的趋势下,海外投资者发现在美股AI主题经历了两年的深度挖掘后,相对而言,中国科技巨头的AI潜力及其目前的估值位置,更加吸引人。

银河基金经理郑巍山表示,在政策支持下,结合国内庞大的市场需求与应用场景,将进一步为国产AI产业的发展提供成长土壤。同时,国内AI相关产业链公司也在协同推动自主生态构建,期待国内AI产业持续向好发展。

(责编:汪翠萍)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推动授信超10万亿元
下一篇:2024年国家高新区园区生产总值超19万亿元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