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出版社主管 人民周刊杂志社主办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经济 > 正文

秒速30%封板!A股又一赛道彻底火了:50股涨超10%!

毛军    2025-03-06 14:50:01    证券时报网

大涨!

今日早盘,A股整体高开高走,科创50指数放量大涨逾3%,创业板指亦涨超2%,上证指数、深证成指等也均涨超1%,近期强势的北证50指数则在创出年内新高后逐级回落。超4400只个股上涨,成交呈快速放大的趋势。

盘面上,人工智能、游戏、数字货币、半导体等板块涨幅居前,种业、工程机械、银行、电力等板块小幅下跌。

人工智能高速增长

人工智能概念早间全线上扬,板块指数放量单边上扬涨近4%,创历史新高。

板块内个股掀涨停潮,立方控股高开后秒速30%涨停,中亦科技、致远互联、鼎捷数智、博实结等多股20cm封板,三维通信、宁水集团、云鼎科技等近50股也强势涨停或涨超10%。

AI智能体、数据中心、AIGC概念、AI智谱等人工智能产业细分板块也纷纷大幅上涨,酷特智能、税友股份、用友网络、国脉科技等批量涨停。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人工智能+”成为核心关键词之一。报告提出,持续推进“人工智能+”行动,将数字技术与制造优势、市场优势更好结合起来,支持大模型广泛应用,大力发展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人工智能手机和电脑、智能机器人等新一代智能终端以及智能制造装备。

此外,人工智能产业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关注。近日,北京、深圳、重庆等多地均围绕人工智能产业密集发布产业政策。如深圳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印发《深圳市加快推进人工智能终端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25—2026年)》提出,到2026年,深圳市人工智能终端产业规模达8000亿元以上、力争10000亿元,集聚不少于10家现象级人工智能终端企业,人工智能终端产品产量突破1.5亿台,在手机、计算机、大模型一体机、可穿戴设备等领域推出50款以上爆款人工智能终端产品。

据IDC数据,2025年中国智能算力规模将达到1037.3EFLOPS,预计到2028年将达到2781.9EFLOPS。此外,据测算,2025年中国通用算力规模将达到85.8EFLOPS,预计到2028年将达到140.1EFLOPS。按照预测数据,中国智能算力规模年复合增长率将达到46.2%,通用算力规模预计复合增速将达到18.8%。

光大证券称,创新和生态构建将成为人工智能+消费行业增长的重要驱动,市场增长空间巨大。中国AI终端市场销售收入预计2030年将达到14812.30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达37.33%。

腾讯控股创三年半新高

游戏概念股早间也集体走强,云游戏、短剧游戏、元宇宙、网络游戏等板块均强势上攻。浙文互联、正和生态、卓翼科技、新开普等纷纷涨停。

港股游戏股也跟随走强,腾讯控股再度跳空高开高走,大涨逾5%,创三年半多来新高,半日市值猛增逾2570亿港元,祖龙娱乐、哔哩哔哩、网龙、心动公司等涨幅居前。

腾讯在AI应用生态的布局展现出后发优势。2月11日至17日期间,腾讯旗下AI助理ima、金融工具“元宝”及微信AI搜索相继接入DeepSeek模型,覆盖社交、金融和搜索场景。

3月3日,腾讯元宝APP在中国区苹果应用商店免费APP下载排行榜上升至第一,超越DeepSeek。

此外,游戏版号发放数量自2022年触底反弹后,逐年稳步增长,2024年新发放版号1416个,同比增长31.72%。2025年2月国家新闻出版署再度批准110款国产游戏和3款进口游戏过审,版号发放数量继续维持高位。

伽马数据显示,2024年全球游戏市场规模为12163.35亿元,同比增长3.31%。而中国游戏市场增长明显快于全球平均速度,2024年国内游戏市场实际销售收入3257.83亿元,同比增长7.53%,再创新高。游戏用户规模6.74亿人,同比增长0.94%,同为历史新高。

伽马数据还显示,中国游戏出海也形势喜人,2024年中国自主研发游戏在海外市场的实际销售收入为185.57亿美元,同比增长13.39%。

同时,随着个人电脑和互联网技术的普及,全球市场上的游戏用户数量也不断走高。根据Statista预测,全球游戏用户数量将由目前的约20亿,增至2029年30亿。2029年全球电子游戏市场收入预计将达6666.8亿美元。

中航证券表示,游戏行业政策环境友好,AI赋能产业加速发展。在多项鼓励文娱消费的政策支持下,产业供给端将呈现多元增长趋势,游戏行业或将迎来新一轮增长。持续看好游戏板块业绩和估值双重提升下的配置机会。

(责编:汪翠萍)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GDP目标凸显“奋发有为”,国防费增幅连续三年持平,中国“两个关键数字”彰显自信
下一篇:“挑大梁”的底气从哪来?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