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出版社主管 人民周刊杂志社主办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经济 > 正文

彰显市场信心 公募基金再度开启自购模式

罗逸姝    2025-03-06 14:56:48    经济参考报

近段时间,包括广发、华泰柏瑞等基金公司再度开启自购模式,向市场传递了积极信号,也彰显了基金管理人对资本市场的信心。今年以来,基金公司自购“热潮”不减。Wind数据显示,截至3月5日记者发稿,今年以来已有33家基金管理人累计自购46次,合计金额达7.57亿元。同时,发起式基金也开始逐渐成为基金公司借助自家产品布局资本市场的新方式。

广发基金日前公告称,广发基金及其高级管理人员、拟任基金经理将共同出资不低于1000万元认购广发同远回报混合基金,并承诺持有1年以上。公开资料显示,广发同远回报混合是一只主动偏股混合基金,于3月3日正式迎来发行,募集规模上限为50亿元。

此前,华泰柏瑞基金也发布关于运用固有资金投资旗下权益基金的公告称,自2025年2月21日起在符合基金申购限额政策的情况下(按每交易日申购上限金额)运用固有资金投资旗下华泰柏瑞中证沪港深云计算产业ETF发起式联接基金,直至累计投资1000万元,并承诺持有1年以上。据悉,华泰柏瑞中证沪港深云计算产业ETF发起式联接基金成立于2023年9月。根据其日前发布的基金四季报,截至去年末,该基金份额为3000多万份,规模不足3700万元。

除公募基金外,千亿级私募景林资产也在今年年初宣布,将在30个交易日内斥资1亿元自购旗下景林价值基金(含子基金),成为2025年首家官宣自购的私募机构。

谈及自购原因,基金公司普遍表示,出于对资本市场长期发展和公司投资管理方面的信心。如广发基金在公告中表示,此次自购是基于对中国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和公司投资管理能力的信心。华泰柏瑞基金也表示,基于对中国资本市场长期健康稳定发展的信心实施了自购行为。而景林资产也表示,自购行为主要是基于对中国经济基本面和资本市场长期发展的信心,并响应监管政策对中长期资金入市的引导。

在南方基金看来,自购行为旨在增强投资者长期投资的信心,尤其是在市场估值处于低位时,通过长期持有旗下权益类基金,向市场传递积极信号。这种信心的传递不仅有助于稳定市场情绪,也为投资者提供了信心支持。

今年年初,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中国证监会主席吴清提出,“引导基金公司将每年利润的一定比例自购旗下权益类基金。”在业内人士看来,这一举措将强化基金公司与投资者利益绑定,有望推动更多公募机构通过自购传递信心,同时加速发起式基金的发行。

实际上,据Wind统计,截至3月5日记者发稿,今年以来已有33家基金公司累计自购46次,交易金额合计达7.57亿元。其中,股票型基金自购约为2.8亿元,债券型基金自购约为3亿元。

具体到基金公司层面,今年以来,华泰柏瑞基金、招商基金、鹏华基金、中欧基金等公司自购金额较高,均在3000万元以上。

值得注意的是,发起式基金逐渐成为基金公司布局的重要手段。这一类产品需基金管理人在募集基金时,使用公司股东资金、公司固有资金、公司高级管理人员或者基金经理等人员资金认购基金的金额不少于1000万元人民币,且持有期限不少于3年。

自2024年开始,发起式基金的发行数量显著增加,尤其是ETF产品领域。进入2025年,这一趋势仍在延续。据Wind统计,以基金成立日作为统计标准,截至3月5日记者发稿,年内已有超20家公募机构新成立了39只权益类发起式基金,发行总规模超32亿元。

在业内人士看来,发起式基金的热度持续上升,反映出基金公司对市场的信心以及对权益类基金布局的重视。这种模式一方面为市场注入了增量资金,增加了市场流动性。同时,基金公司通过发起式基金的发行绑定自身利益与投资者利益,进一步强化了投资者对市场的信任,向市场传递了积极信号。

(责编:汪翠萍)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GDP目标凸显“奋发有为”,国防费增幅连续三年持平,中国“两个关键数字”彰显自信
下一篇:“挑大梁”的底气从哪来?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