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出版社主管 人民周刊杂志社主办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经济 > 正文

银行作答科技金融需更懂客户

张艳芬    2025-03-10 10:53:59    证券时报网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科技”是高频词。除了生物制造、量子科技等未来产业,具身智能、6G在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被首次提及。越来越多的科技创新扑面而来。银行信贷作为服务科技型企业的“主力军”,各类银行在科技金融方面的探索和实践就显得更为重要。

经过两年发展,各类银行积极构建科技金融制度体系、专营组织并创新信贷产品。但不容忽视的是,银行科技金融领域既存在激烈的同业竞争,也存在对细分、尾部的科创企业信贷投放不足的情况。

面对成熟的科技企业,信贷资金往往蜂拥而至,然而越是优质的客群,越是“锦上满花不稀君添”。而处于早期研发阶段或是细分行业的科创企业,由于受到专业门槛的限制,信贷资金常常望“风”而逃。

所以,银行若要做好科技金融业务,需提高识别企业发展潜力和潜在风险的能力,也就是要配置专业人才、提升数字化能力,更清晰地“看懂客户”。不能局限于传统金融模式中“看财报”,更要针对企业所处的赛道“懂技术”,将目光着眼于企业的 “未来”。

对于上述问题,全国人大代表、河北金融学院院长杨伟坤建议,各类金融机构要不断完善科技金融人才内培外引、激励、选拔任用、监督管理等全链条的职业成长机制,在提升内部员工职业素养的同时,吸引更多的科技金融人才加入。

(责编:汪翠萍)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中证协拟修订券商文化建设实践评估指标
下一篇:港股大涨!未来还有机会吗?南方基金恽雷:先做基础题,再做附加题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