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出版社主管 人民周刊杂志社主办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经济 > 正文

两大牛股异常波动 自然人买入占比近九成

叶玲珍    2025-03-21 12:04:41    证券时报网

近期,机器人、AI智能体等板块反复活跃,催生了多只牛股,其中襄阳轴承(000678)、国脉科技(002093)表现抢眼。

3月20日,襄阳轴承、国脉科技再度以涨停收盘,分别录得9天8板、11天7板,阶段涨幅分别达100%、93%,构成股票交易严重异常波动。其中襄阳轴承最新报收18.9元/股,市值87亿元;国脉科技报收15.88元/股,市值160亿元。

当日盘后,深交所披露严重异常波动个股交易明细表,显示襄阳轴承、国脉科技在涨幅严重异常期间自然人买入占比均在85%以上。

具体来说,襄阳轴承3月10日至20日累计上涨100%,其间获自然人买入129.97亿元,占比87.75%,其中中小投资者累计买入88.9亿元,占比60.02%;国脉科技3月5日至20日累计上涨95.57%,其间获自然人买入227.52亿元,占比88.76%,其中中小投资者累计买入143.83亿元,占比56.12%。

据悉,中小投资者指自然人投资者中按证监会分类方式划分持股市值300万元以下账户,其他自然人投资者指按证监会分类方式划分持股市值300万元以上账户。

事实上,自2月底以来,在襄阳轴承二级市场交易中,自然人的参与热情已经高涨。数据显示,2025年2月28日至3月10日,公司股东户数从3.81万股骤增至6.26万股,净增2.45万户,增长率达64.31%。

从主营业务来,襄阳轴承主要从事轴承及其零部件的生产、科研、销售及相关业务,主要产品为汽车轴承、等速万向节等。之所以被市场打上“机器人标签”,或源自于此前公司在互动易上的一则回复。2024年9月,襄阳轴承表示,机器人减速器主要用谐波减速器和RV减速器,其支撑轴承原理与公司新能源汽车用减速器轴承原理相同,目前公司的高效率、低振动、薄壁等轴承技术都可应用于机器人减速器轴承。

今年以来,机器人概念受市场热捧,襄阳轴承更是频繁被问及在机器人领域的布局。对此,公司的回复口径主要为“目前主要产品为汽车轴承,暂无与人形机器人领域的合作”。

在最近几次的股价异常波动公告中,襄阳轴承更是反复重申“截至目前,公司暂无机器人轴承的市场应用”。对于股价上涨,公司表示基本面未发生重大变化,也不存在应披露而未披露的重大信息,提请投资者注意风险。

国脉科技则因“AI智能体”概念被市场热捧。资料显示,公司主营业务涵盖物联网技术服务、物联网咨询与设计服务、物联网科学园运营与开发服务及教育服务多个板块,并积极推动人工智能与业务相结合,研究落实相关技术在养老与教育两大领域的深度应用。

在养老方面,国脉科技与主流大模型服务商合作,构建深耕于社区养老以及居家养老场景的AI智能体,帮助用户获得更加个性化、高效、安心的服务体验。今年1月,国脉科技在接待机构调研中表示,公司身联网研发已取得阶段性成果,首个大型应用项目“国脉大学养老”正式对外推广。现阶段,公司在研的AI智能体与身联网技术主要聚集在银发群体健康管理与安全的需求。未来将基于用户需求及行业趋势,稳步推进产品矩阵的扩展。

值得一提的是,国脉科技居家养老场景AI智能体相关技术成果尚未形成商业化收入,公司已在异动公告中多次提请投资者充分关注技术转化周期风险,理性判断投资价值。

针对近期股价的大幅上涨,国脉科技表示公司股票与同期深证A股指数偏离度较大,且高于同行业公司的同期涨幅,可能存在股价大幅上涨后回落的风险。

业绩方面,根据预告,襄阳轴承预计2024年亏损3500万元,同比有所减亏,其中国内公司业绩提升、扭亏为盈,国外子公司亏损增加;国脉科技预计2024年收入创近6年新高,净利润为1.6亿元至1.9亿元,同比增长53.17%至81.89%,创历史新高。

(责编:汪翠萍)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年报分红预案总额已超1100亿元 19家公司派现10亿元以上
下一篇:“创新积分制”助企业破解资金短缺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