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广西壮族自治区发展改革委获悉,《西部陆海新通道总体规划》实施六年来,特别是“十四五”以来,广西将高水平共建西部陆海新通道作为开放发展的牵引工程,坚持建通道、强运营并重,效率提升与质量优化同步,合作拓展与区域融合并举,持续增强通道的凝聚力和竞争力。如今,西部陆海新通道已从“一条线”扩展为“一张网”,不仅将内陆腹地推向开放前沿,更为区域协调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日前,随着岸桥将临港企业的2大柜成品纸顺利吊装至“华信长荣”轮,首票在广西北部湾港北海铁山港区完成报关及查验的外贸集装箱货物起运发往东南亚地区,这标志着铁山港正式开启外贸集装箱业务。企业在港区内可一次性办结报关、查验、放行等全部口岸手续,通关效率大幅提升。
当前,西部陆海新通道已形成海铁联运班列、中越跨境班列班车、航空货运等多种物流组织形式。在南宁国际铁路港,装载着来自全国各地货物的集装箱被快速装上班列,最快14小时即可抵达越南河内。随着中越跨境货物运输需求持续攀升,中越班列从始发每月开行不足5列,到如今已实现“当日发车、当日清关、当日到达”。
近年来,广西持续推动通道与区域经济融合发展,加快打造陆海联动经济走廊。平陆运河经济带加快建设,初步形成新能源、绿色化工、先进装备制造等年产值超百亿元的主导产业。沿边临港产业园区加快建设,引进了比亚迪动力电池及储能系统等投资超百亿元的重大产业项目。中柬(北海)产业园、广西—文莱经济走廊纵深推进,跨区域跨境产业链供应链加快构建。通道沿线省份经广西进出口贸易额从2019年的3448亿元增长到2024年的6769亿元,增长近1倍。
西部陆海新通道已从一条物流大通道升级为资源要素高效整合、产业规模化布局的经济走廊,辐射带动效应持续增强。新通道班列年发运量从2019年的11万标箱增长到2024年的50万标箱,6年间增长3.5倍,提前1年完成国家目标任务。
(责编:李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