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广西隆安县农产品加工示范园的冷链仓库,寒气扑面而来,十几米高的货架上整齐码放着各色果浆、速冻果块;示范园内的生产车间里机器轰鸣,工人熟练地分拣、加工新鲜水果;产品展示厅里,百香果、芒果等热带水果经深加工后变身瓶装果浆、袋装果干,散发着清甜香气……这幅充满活力的产业图景,正是深圳市福田区与南宁市隆安县深化粤桂协作,以产业园为载体助推乡村振兴的生动写照。
破局:补齐深加工短板,打造产业集聚高地
隆安素有“水果之乡”美誉,但长期以来,由于农业深加工能力薄弱、冷链设施不足,导致无法更大程度提升优质农产品附加值。“产丰难丰收”一度成为当地产业发展的痛点。
为破解这一困境,福田区与隆安县高位谋划,将共建粤桂协作产业园——隆安县农产品加工示范园,作为乡村振兴的突破口。2022年以来,两地整合粤桂协作资金8491万元、乡村振兴衔接资金、水库移民专项发展资金等各类资金3.1亿元,分三期推进园区建设:一期建成生产厂房、宿舍等基础配套;二、三期重点打造标准厂房、冷链仓库、展示中心,其中投入粤桂财政帮扶资金建设的冷链仓库,彻底解决了企业“冷库紧缺”的燃眉之急。一、二期项目已投入使用,正在建设的三期项目按广西华桑公司提供的生产标准和设计图纸“量身定制”,项目建成后公司将投产建设浓缩、高温、冷冻等3条水果加工生产线,生产产品以芒果、柠檬、柑橘类果汁为主,预计年产量约2万吨,年产值约3亿元。

如今,园区已入驻百果园、和谊食品、果之梦食品等多家企业,辐射带动周边20余家企业发展,形成集仓储保鲜、精深加工、冷链物流于一体的农产品深加工产业集群,更成功推动隆安县入选“全国农产品骨干冷链物流重点县”。
协作:资金科技双发力,粤企入隆共促双赢
“园区配套的冷链仓库帮我们省了大笔运费,”广西和谊食品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何炜算起了“经济账”,“以前我们总仓在南宁,每天要往返运输原料和产品,现在冷库就在园区里,加工、调货又快又省,成本降了不少。”
冷链仓库的建成看似是基础设施的完善,实则是农业现代化的“关键齿轮”——它让农产品告别“季产季销”的被动,迈向“四季增值”的主动。
这背后,是粤桂协作“双向发力”的精准赋能。除了资金支持建设基础设施,两地还注重科技帮扶,引导广东先进技术落地隆安。和谊食品引入的HPP超高压灭菌技术,便是典型案例。在该企业展示厅,桑葚、杨梅等水果经冷杀菌处理后,制成的果浆最大程度保留了本味。“这种技术和传统热杀菌不同,口感更鲜,现在全国600多个茶饮品牌都和我们合作。”何炜自豪地说。
“多元招商”则为园区注入了粤企活力。2021年以来,隆安县组织赴广州、深圳等东部发达城市招商30余次,拜访企业300余家,邀请100多家东部企业实地考察;福田商协会每年组织近30家广东企业开展产业协作推介。2024年8月,南宁市粤桂办赴深圳调研招商后,广西隆安县融石科创新材料有限公司母公司广东耘上产业服务有限公司果断决定投资,在园区落地新型环保中空板项目。“我们看中的不仅是隆安丰富的农产品资源,更是粤桂协作带来的良好投资环境。”公司总经理马浩说。

富民:联农带农促增收,共享产业发展红利
乡村振兴的成色,最终要看农民的笑脸。园区产业集群的发展,不仅让农产品“增值”,更让农民“增收”。
据统计,园区及辐射企业共可提供近600个就业岗位,人均月收入1500—4000元不等。其中,和谊食品吸纳200多人就业,果之梦食品300多名工人中大多是当地居民,融石科创新材料项目除100名厂区工人外,还带动原料开采、运输等上下游就业岗位,让村民实现“家门口就业”。
更暖心的是,企业还主动为农户“兜底”。“周边农户的百香果、荔枝卖不掉,我们就帮忙收购消化,每年能消耗2—3万吨水果原料。”何炜介绍,这种“企业+农户”的模式,让农民不用再担心销路。而融石科生产的三维石墨烯新型环保石箱广泛用于生鲜果蔬、冷冻食品、农副产品领域,可间接减少因仓储、物流及人为因素等损失,有利于提高农产品的品质,也间接带动菜农果农增收。
此外,粤桂协作资金还以扶持村集体经济的形式,将冷链仓库等固定资产确权给震东集中安置区8个村,资产分红惠及近7000户3万人,用于发展公益事业、壮大村集体经济,让产业发展成果真正惠及更多群众。
园区冷链仓库里封存的是水果的新鲜,却释放着隆安百姓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以及粤桂协作共绘乡村振兴画卷的无限可能。从“输血”到“造血”,从“单打独斗”到“协同发展”,福田与隆安的粤桂协作,正以产业园为纽带,串联起农产品从田间到餐桌的全产业链,让隆安的水果香飘全国,更让乡村振兴的道路越走越宽广。
(责编:李茜)

010-65363526
rmzk001@163.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