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出版社主管 人民周刊杂志社主办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经济 > 正文

广西柳州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占比上升到29%

庞革平    2025-11-20 17:17:26   

11月19日,从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在南宁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近年来,广西柳州市全力加速动能转换,新兴产业集群成势。柳州市深入实施新兴产业培育壮大三年行动,持续提升人工智能、新能源、新材料“新三样”新兴产业能级,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战略性新兴产业占比从2020年的10.8%上升到2024年的29%。

据介绍,目前,柳州市的人工智能产业已成型起势。柳州市大力实施“人工智能+制造”行动,积极践行“北上广研发+广西集成+东盟应用”人工智能发展路径,推动广西首台工业版人形机器人在柳州下线、填补了广西智能服务机器人行业空白,飓芯科技率先实现氮化镓激光芯片产业化、填补了国内相关产品空白,加快打造广西人工智能应用场景及产业集群创新基地。

新能源产业活力迸发。柳州市成功引进国轩高科、青山瑞浦等一批国内外知名零部件企业落地柳州并建成投产,建成新能源电池电芯产能55.5GWh,新能源汽车零部件本地配套率超60%。成功引进金风风电设备、阳光新能源、鹏辉能源科技等行业龙头企业,新能源装机容量达284.3万千瓦,新能源全产业链加快构建。

新材料产业扩链提质。柳州市大力发展ITO靶材、云母珠光材料等产品,推动广西晶联光电突破技术瓶颈、实现了ITO靶材国产化替代,七色珠光(二期)建成投产。

(责编:李茜)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打开康养消费新空间
下一篇:最后一页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