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出版社主管 人民周刊杂志社主办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地方 > 正文

不负嘱托更奋发 拼搏奋进勇争先

——访沙县区委书记陈晓翔

2025-04-02 14:58:07    三明市融媒体中心

2月21日,全市首个货运码头三明港沙县港区青州作业区1号—3号泊位工程顺利竣工验收,未来将成为联系沿海经济区的重要通道;

3月17日至23日,2025三明·闯世界火场生存挑战赛在沙县区圆满举行,来自国内外多支救援队伍齐聚沙县,吸引全网超5000万人次观看;

3月25日,沙县区举行2025年一季度重大项目开(竣)工活动。青山纸业年产20万吨竹浆技改等32个重大项目开(竣)工,总投资87.89亿元,吹响全年项目攻坚“冲锋号”。

……

“新的一年,市委、市政府部署了深入推动‘四领一促’工作,这既是持续深化拓展‘三争’行动的创新之举,更是发挥三明特色优势的务实之策,为我们做好各项工作指明了方向。”沙县区委书记陈晓翔表示,沙县区将坚决贯彻市委、市政府工作要求,以项目攻坚活动为抓手,锚定“走在前、开新局”,以实实在在的项目推动“四领一促”工作落到实处,争当高质量发展排头兵。

 

以青山纸业为龙头的绿色循环产业园正加速集聚(林明星 摄)

 

以“红色领航”聚合力。红色是沙县鲜亮的底色。我们依托俞邦村、农村产权交易中心等现场教学点,做精“牢记嘱托、感恩奋进”循迹教育路线。挖掘兴国寺、荷山红军村等红色资源,壮大红色旅游、研学培训产业,进一步拓展“红色+”产业链。依托老区苏区政策支持,紧盯超长期特别国债、预算内、专债等投向,力争全年谋划项目210个,争取补助性资金17亿元、专债资金15亿元以上,进一步把政策红利转化为发展实效。

 

东门古街人气旺(张凌欣 摄)

 

以“生态领向”挖潜力。我们将坚持“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方向,统筹抓好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工作。持续做优生态环境,加快推进污水处理厂提标扩建、东门片老旧小区及基础配套设施改造等26个城建项目建设,解决好东溪流域等生态环境突出问题,确保全区流域水质、空气质量稳步提升。不断做强生态产业,一方面,大力发展文旅经济,推动淘金山、水美土堡群等景区迭代升级,丰富东门古街业态,推动沙县美食、民俗等特色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进一步打响“古韵虬城 食赏沙县”品牌。另一方面,大力发展赛事经济,发挥沙县交通区位等优势,依托消防实训基地等重要平台,积极承接或举办国际、国内大型赛事,推进“赛事+旅游”“赛事+商贸”等业态融合发展,力争全年游客接待量、旅游总收入分别增长8%、10%以上。

 

沙县现代化实战消防综合训练基地(张凌欣 摄)

 

以“产业领跑”强动力。重点抓好3条县域重点产业链和2个特色产业发展。机械装备方面,以机科院海西分院工业母机带动,引导立宜信、顶创恒隆等企业向“专精特新”发展,力争产业产值突破220亿元,争创省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食品方面,以小吃食品产业园为载体,以醉有才、厨神等龙头企业为牵引,加快醉有才小吃复合酱料生产等17个项目建设,力争产值突破50亿元。竹制品制造方面,壮大青山纸业、极野食品等链主企业,加快绿色循环经济产业园等平台建设,重点抓好青山纸业年产20万吨竹浆技改等15个项目,力争产值突破140亿元,打造全省重要浆纤产业集聚区。沙县小吃方面,以实施“六项提升行动”为抓手,重点推动批菜网等供应链企业数据回归,新制定3项沙县小吃核心产品团体标准,力争小吃标准门店突破1万家以上。应急产业方面,推动现代化消防实训基地科普楼等项目建设,加快布局应急装备产业园,推进基地无人机等28类灾种处置功能训练模块建设,着力培育百亿级应急产业链。

 

小吃企业忙生产(张凌欣 摄)

 

以“改革领先”激活力。改革是沙县的基因,我们将持续深化医改、林改等重点领域改革,探索“防诊治管健康”一体化服务,继续推广“三改三创”等林改模式,抓好教育数字化、“总校制”办学等改革,争取创造更多可复制、可推广的沙县经验。深化闽台交流,推动台湾沙县小吃直营店建设、加盟店发展,举办海峡两岸美食嘉年华等活动10场以上,擦亮国家级“海峡两岸交流基地”品牌。深化定点(挂钩)帮扶、沪明对口合作、新时代山海协作,加快推进应急装备产业数字赋能基地、索富泵业等12个项目建设,确保沙县小吃技能培训基地等5个项目竣工投用。

 

项目建设如火如荼 企业产线满负荷运转(张凌欣 摄)

 

不负嘱托更奋发,拼搏奋进勇争先。陈晓翔表示,接下来沙县区将始终牢固树立“实干争先”的鲜明导向,时刻保持“勇争一流”的精神状态,推动各项工作争先进位,在加快建设三明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示范区中走前头、作示范。(沙县记者站 许 琰 通讯员 郑克栋)

(责编:李茜)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祁东县洪桥街道:巡林防火,守护“清明”林区安全
下一篇:最后一页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