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出版社主管 人民周刊杂志社主办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地方 > 正文

四川省万源市:党建引领促就业 岗位送到家门口

2025-04-16 12:00:03   

为破解群众“家门口就业难”问题,四川省万源市青花镇以“村村有岗、户户增收”为目标,创新构建“镇村联动、政企协同”就业服务模式,深挖岗位潜力,优化就业服务,让群众实现“出家门、进厂门、顾老小、挣现钱”的美好生活愿景。今年以来,全镇累计开发就业岗位500余个,带动800余名群众就近就业,户均年增收超2000元。  

 

 

党建引领强统筹 筑牢就业“压舱石”

青花镇将“村村有岗”列为“一把手工程”,成立由镇党委书记挂帅的“岗位挖潜专班”,制定《岗位开发动态清单》,明确“一村一策”开发路径。通过“支部联产业、党员联农户”机制,组织党员干部入户摸排劳动力底数1.2万余人次,建立覆盖全镇的就业需求台账,精准匹配岗位供给。  

立足“茶、煤、工业”三大产业优势,该镇深挖岗位潜力:依托万亩茶园、四川西部制汇能源有限公司等载体,开发茶叶采摘、卸煤工等岗位200余个;整合护林、巡河、护路等公益职能,设置生态管护岗114个;结合基层治理需求,增设矛盾调解、文化宣传等“微岗位”30个。此外,全面盘活闲置资产,摸排闲置教学、办公用地2000余平方米,为后续岗位开发奠定基础。  

靶向服务提效能 织密就业“保障网”

针对岗位技能需求,青花镇开设“茶艺师培训专班”“生态管护技能课堂”等,邀请农技专家、企业骨干送教下乡,累计培训600余人次,实现“培训一人、上岗一人”。  

以“互联网+就业”畅通信息渠道,通过QQ群、微信群等发布岗位信息13期,推送就业岗位500余个;举办“万亩茶园邀您采”专场招聘会,促成400余人就近就业。同时,联合市公交公司开通采茶公交接驳专线,解决300余名采茶工通勤难题;成立“零工之家”服务平台,化解用工纠纷20余起,满意率达100%,切实保障务工者权益。  

机制创新激活力 拓宽增收“新路径”

青花镇推行“企业供岗+集体派岗+群众竞岗”模式,与5家企业签订“订单用工”协议,吸纳120余名群众“家门口就业”;依托村集体流转土地300亩发展车厘子种植基地,设置管护、销售等岗位,带动户均增收2000余元,形成“薪金+租金+现金”三金增收模式。  

聚焦困难群体兜底保障,通过“公益性岗位+临时救助+志愿服务”组合拳,安置206名弱劳力就业,人均年增收1000余元。此外,引进毛绒玩具加工厂、志禾生物科技等企业,盘活闲置厂房3000余平方米,新增就业岗位100余个,助力群众户均增收超1万元,实现“沉睡资产”向“增收活水”的蝶变。  

据介绍,下一步,青花镇将持续深化党建引领就业服务,完善岗位开发长效机制,拓宽就业帮扶覆盖面,推动“村村有岗”模式走深走实。(万源市青花镇人民政府 代世阳)

(责编:张若涵)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2025年“春尚大典”暨罗城山泉区域品牌专场推介会在南宁举行
下一篇:最后一页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