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出版社主管 人民周刊杂志社主办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地方 > 正文

山西大同云冈区多措并举推进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

2025-04-23 09:46:54   

近年来,大同市云冈区委政法委以综治中心为抓手,通过数智融合、队伍赋能、权责明晰三大路径,构建起“全要素覆盖、全链条响应”基层治理体系,完成“一厅四室”功能区设置,部署综治视联网、智慧网格系统等信息化平台,以“一站式”矛盾纠纷化解为工作核心,统筹推进法、检、公、司、信访等部门联动,最大限度把矛盾纠纷和治安风险化解在基层。

打造中心,化解矛盾“一站式”

在云冈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心大厅,设置信访接待室、法律援助室、劳动仲裁室、检察官工作室、法官工作室、警官工作室、线上调解室和共享法庭。法、检、公、司、信访等部门以派驻、轮驻、随驻等模式入驻中心,建立“一窗口受理、一站式接待、一揽子调处”的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实现“诉调对接”“警调对接”“检调对接”“访调对接”“政调对接”,有效发挥中心“一站式”矛盾纠纷多元化解的功能作用,真正让群众实现就近办、马上办、网上办,一次性办好办结。

制度优化,建好规范新模式

优化制度建设,梳理、修订、细化各项规章制度与流程。一是向乡(街)印发入驻函,完善入驻人员入驻流程,明确工作时间和工作职责。二是制成展板悬挂醒目位置,内容包括入驻单位的工作职责、入驻人员信息等,让入驻人员和调解员对制度有更直观的感受,看在眼里,记在心里,明确自身职责,让办事群众知晓流程和要求,减少麻烦和误解,确保矛盾纠纷调解工作扎实有效开展。

数据共享,推进数字化发展

云冈区综治中心视频会议室创建“网上调解室”,充分发挥综治视联网系统、智慧网格系统等信息化设施,实现“横向”跨部门、跨领域的数字共享,运用远程网络融合直接视频连线专业人员进行面对面指导、一对一调解,最大限度地让“数据多跑腿、群众少跑路”,体现信息数字化建设促进矛盾纠纷化解的成效,不断推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

平台整合,织密全域防控网

依托综治视联网系统,整合雪亮工程平台资源,接入全区2763个重点场所监控探头,覆盖27个乡(街)、246个村(社),实时呈现监控画面和网格信息数据。通过“地空协同”模式,运用无人机巡查、视联网调度等技术,实现人流密集区域、节假日、重要节点可视化监测和应急指挥“零时差”,打造“规范化+信息化+特色化”的社会治理“大脑中枢”。

多元共治,锻造基层主力军

在乡(街),成立由区委政法委书记任组长的“五部联调”工作机制领导小组,法院、公安、司法、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心成立工作小组,各乡(街)成立联动小组,由乡(街)政法委员牵头,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心、派出所、司法所、人民法庭、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站五个部门衔接联调矛盾纠纷,强化统筹协调,有力保障联调联动工作落实到位。调动社会力量参与,在乡(街),为207个网格招募414名平安志愿者,协助网格长、网格员开展基础信息采集、社情民意收集、政策法规宣传、安全隐患排查、矛盾纠纷排查化解等公益性服务活动。

在村(社区),实行1名民警带领2名辅警加若干名网格员参与的“1+2+N”“警网融合”模式、发动全区15名法官、27名检察官、149名警官、158名法律工作者、286名调解员挂钩基层、融入网格,将“五员进网”名单和工作制度在醒目位置进行公示,形成“五员进网”排查矛盾纠纷工作模式。积极发动群众参与赋能,通过微信公众号进行宣传推广工作,引导群众知网格、用网格、信网格,构建共建共治共享新格局。

相关负责人表示,云冈区综治中心继续坚持以规范化建设为抓手,以制度创新打破壁垒、以数字变革重构流程,以共建共享凝聚合力,实现基层治理从“物理叠加”到“化学反应”的质变,为新时代“大同之治”提供鲜活的地方样本。(大同市云冈区综治中心供稿)

(责编:张若涵)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江苏徐州:共赴绿色之约 守护地球家园
下一篇:最后一页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