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破解农村资源分散、产业发展滞后等难题,朔城区下团堡乡紧扣“选育管用”后备力量全链条管理方式,积极探索“跨村联建”发展模式,通过组织联建、产业联动、治理联抓,推动人才、资金、技术等要素在更大范围内优化配置,走出一条以强带弱、以大带小、抱团发展的新路径。

组织联建强堡垒,创新党建新区域
创新“1+N+X”联建机制(1个中心村党组织牵头,联合N个相邻村党组织,吸纳X个企业、合作社等主体),打破行政村壁垒。建立联建村党组织书记联席会议制度,推行“轮值书记”制,由后备力量担任执行书记,负责联建项目推进。目前已组建“产业协同”“文旅融合”等特色联建片区2个,覆盖7个行政村,同时成立“积分银行”,建立联建村贡献值积分体系,对在项目引进、技术帮扶等方面作出贡献的村给予资金奖励,激发协作积极性。
产业联动育集群,打造经济新增长
实施“头雁领航·产业共富”行动,建立联建村项目需求库,推动跨村资源整合。设立跨村联建产业基金,重点扶持后备力量领办的跨区域项目。为改变传统单一玉米粮食种植结构,上团堡村由3名后备力量牵头成立后备力量小组,加入茂林种植朝天椒产业联建片区,充分依托气候、资源两大优势,大面积发展朝天椒产业,共种植80余亩,解决了本村及相邻村的剩余劳动力200多人,去年朝天椒的产量6万斤,全部被贵阳南明老干妈风味食品有限责任公司收购,纯利润已达每亩3千元左右,村集体经济不断壮大。

治理联抓优服务,提升治理新效能
构建“联建党委+网格党支部+党员中心户”三级治理体系,由后备力量担任网格长,统筹联建村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供给。推行“跨村办事通”机制,在联建片区设立便民服务站,实现“小事不出片、大事不出乡”。建立联建村人才共享机制,选派后备力量到先进村挂职锻炼,培育复合型村干部38名。(朔城区委组织部供稿)
(责编:张若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