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红色基因浸润的革命老区,在古建艺术璀璨的文化沃土,一场跨越高校与中学的研学之旅,让复旦大学与忻州一中的学子们携手同行。忻州市五台县以“田野思政・五台课堂”研学品牌为纽带,深化校地联动,不仅为青年学子搭建了感悟历史、传承精神的实践平台,更续写了校地合作的深厚情谊,为新时代人才强市战略注入鲜活动力。
校地联动结硕果,研学活动拓新局
7月3日,五台县迎来“共上一堂课”主题实践活动。复旦大学与忻州一中的师生们一同走进徐向前元帅纪念馆、徐向前元帅故居、南禅寺、佛光寺等地,在红色研学中感悟初心,在古建艺术研学中触摸历史,在国情教育中坚定信念。此次活动首次采用“高校师生+高三学子”的联合参与模式,为校地合作开辟了全新形态,是复旦大学与忻州市深化合作的生动延续。
2024年9月,“复旦大学・忻州周”宣介活动在复旦校园成功举办,五台县的台蘑酱、金莲花、佛光寺东大殿木构建筑模型等特色产品与文化符号,深深吸引了复旦师生的目光。随后,复旦大学哲学学院师生专程前往五台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区开展考察实践回访活动。一次次互动交流,不仅拉近了校地距离,更让合作的种子在这片土地上生根发芽。如今,五台县整合红色文化、古建艺术等优质资源,以“田野思政・五台课堂”为抓手,持续承接忻州市暑期研学活动,正吸引着越来越多的高校师生走进五台、了解五台,为青年人才集聚搭建起坚实桥梁。
红色故里悟初心,千年古建鉴文明
徐向前元帅纪念馆内,一件件承载着革命记忆的实物静静陈列,仿佛在诉说着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复旦学子与忻州一中的同学们并肩驻足,在讲解员的生动讲述中,共同追寻元帅的革命足迹,感悟“布衣元帅”的赤子情怀。在这里,红色基因跨越年龄与学段,在学子们心中悄然传承,让革命精神成为滋养成长的宝贵养分。
午后的佛光寺,阳光洒在被誉为“中国第一国宝”的东大殿上,唐代木构建筑的恢宏与精巧令人叹服。复旦大学哲学学院的学子现场开讲,向大家解读这座千年古建的文化密码:“它历经岁月沧桑却依然屹立,不仅是建筑艺术的巅峰之作,更是一部活生生的文化传承教科书,见证着中华民族的智慧与审美。”从徐向前故居的红色记忆到佛光寺的文明印记,学子们通过实物参观、现场教学、互动研讨等多元形式,让思政教育走出书本、走进现实,在实地体验中深刻理解了多元一体的中华文明,增强了文化自信与认同。
创新合作范式,共绘发展蓝图
“田野思政・五台课堂”的此次实践,打破了传统课堂的时空边界,实现了大学与中学的教育衔接,融合了历史传承与未来展望。通过田野调研、实地参访等形式,将红色文化、建筑艺术与课堂知识深度融合,不仅丰富了学子们的学习体验,更为复旦大学与五台县的人才培养合作开辟了新路径。
五台县作为革命老区,拥有丰富的红色资源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徐向前元帅故居作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为革命传统教育提供了鲜活场景;佛光寺、南禅寺等古建瑰宝,是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校地双方以这些优质资源为依托,不断创新合作模式,让更多青年人才在实践研学中了解五台、热爱五台,为五台县的发展注入青春活力。(五台县委组织部供稿)
(责编:张若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