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出版社主管 人民周刊杂志社主办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地方 > 正文

“全运游广东,粤游粤轻松”

体育盛会点亮活力大湾区

2025-09-10 10:30:33    人民周刊网

今年11月,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将盛大启幕,粤港澳大湾区首次作为一个整体承办这一全国水平最高、规模最大、影响力最广的综合性运动会。“全运游广东,粤游粤轻松”,在广州这座传统与现代交融的活力之城,体育与文化、旅游的深度交融正悄然开启。

天河体育中心:全民健身热土

清晨七点,广州天河体育中心已迎来众多晨练的市民。“跑者天地”环形跑道上步伐铿锵,广场上太极舒缓,乒乓球场上你来我往,羽毛球场上激烈对抗……这座1987年建成投入使用的老牌体育场馆,是中国改革开放后第一个大型综合体育场馆群,更是“体育为民、体育惠民”理念的生动实践。

 

天河体育中心是广州体育名片之一。

 

“我在这里练习打网球有半年时间了,这里的场地很有性价比。”市民邓晓晴说,“天河体育中心的运动氛围很浓厚,早上很早就有很多叔叔阿姨在这里锻炼,晚上回家路过的时候也看到这里的运动场几乎没有空闲。”

如今,天河体育中心场馆全年对外开放时间近7.3万小时,接待人数超500万人次,从六运会到亚运会,再到如今遍布场地的全民健身设施,这里不仅见证了广东体育的辉煌,更成为市民健身休闲的“城市客厅”“体育殿堂”。

 

市民在天河体育中心锻炼。

 

目前,天河体育中心正推进整体景观提升,通过强调中轴秩序、全流线无障碍、拆围建绿、精细城市构造等手法,打造“全民无界体育公园”,进一步融合运动与城市生活。十五运会和残特奥会广州赛区执委会在“简约、安全、精彩”办赛要求下,不断推进着这座城市里的场馆维修升级,让老场馆焕新彩,实现“办好一个会,提升一座城,彰显一座城,幸福一座城”。

广州艺术博物院:在艺术中穿越千年文脉

与体育的热情澎湃相呼应的是岭南文化的深厚底蕴。位于广州新中轴线上的广州艺术博物院(广州美术馆),不仅是广州的文化地标之一,也是目前全国艺术机构中同时拥有“国家一级博物馆”和“国家重点美术馆”称号的“双料馆”。

 

黄昏霞光里的广州艺术博物院(广州美术馆),其外立面幕墙全部采用太阳能光伏玻璃建造。
 

广州艺术博物院(广州美术馆)建筑外立面全部采用太阳能光伏玻璃,建筑科技与艺术美学在此融合。

“馆内主要收藏的是古书画作品,也有非常多岭南艺术作品的呈现。”广州艺术博物院(广州美术馆)讲解教育专员詹怡欢介绍说,“非常欢迎各地的游客以及运动健儿来广州艺术博物院(广州美术馆)参观,感受岭南艺术文化的魅力。”

 

游客在广州艺术博物院(广州美术馆)里参观。

 

大湾区文化体育中心:面朝大海的体育地标

面朝伶仃洋,拥抱大湾区——位于广州南沙的大湾区文化体育中心,以其“扇迎八方客,明珠耀九州”的设计理念,成为近期颇受瞩目的新兴体育地标。

 

夜幕下灯火璀璨的大湾区文化体育中心。

 

大湾区文化体育中心包含一座6万座综合体育场,一个可容纳2万人的综合体育馆,一个配备50米标准泳池和跳水池、能容纳4000人的游泳跳水馆,以及运动员中心、停车楼等配套设施。其亮点之一是综合体育场通过宽约145米、高约22米的大拱架构,实现“边看比赛边看海”的独特视野,观众席可远眺深圳前海、深中通道与无垠大海。

 

通过大湾区文化体育中心综合体育场的大拱,观众可以“边看比赛边看海”。

 

8月下旬,2025广东足球超级联赛正赛开幕式暨揭幕战在大湾区文化体育中心综合体育场举行,成为这座场馆的“首秀”。

从老场馆焕新到新地标崛起,从全民健身热潮到文化艺术滋养,广东正以最佳状态迎接十五运的到来。体育赋能城市,文化点亮旅游。“跟着赛事去旅行”,来这里,看激烈赛事,也游千年商都;感受竞技激情,也品味市井烟火;见证湾区活力,也领略岭南风情。

此时的广东已沉浸在浓厚的体育氛围中。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正以全运会为契机,全力推进体育旅游消费升级,围绕“体育+非遗”“赛事+美食”等主题策划系列活动,实现“以赛事赋能文旅消费、用流量激活市场增量”。(文:宋鹏 摄影:邱活)

(责编:张若涵)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山西朔州平鲁区: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惠及数千学子
下一篇:最后一页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