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出版社主管 人民周刊杂志社主办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地方 > 正文

福建永安:解锁乡村振兴“甜蜜密码”

2025-09-16 16:48:55   

金秋送爽,硕果盈枝。走进福建永安市曹远镇陈坑村的特早蜜桔产品交易集散中心,一片繁忙景象。农户们正熟练地将色泽金黄、口感清甜的特早蜜桔分拣、装箱、装车,准备将这些蜜桔销往广东、上海、浙江等地。

 

陈坑村特早蜜桔产品交易集散中心

 

陈坑村平均海拔近500米,是永安市特早蜜桔的优势产区。得益于独特的气候条件,这里的蜜桔比其他地区提早20至30天上市,以“特早”优势抢占市场先机。近年来,曹远镇紧扣蜜桔市场需求,积极调整品种结构,突出“特早”优势,做强中晚“精品”。通过果园改造、品种改良等有力措施,聚焦选种育苗、科学施肥、病虫害绿色防控等重要环节,全程组织科技特派员、农业专家、农技人员深入田间地头,定期开展实用技术培训,精准提供技术指导服务,有力推动蜜桔产业的持续提质增效。

“我的桔园是按专家建议的生态园标准打造的,主要通过有机肥、人工除草等方式,来确保绿色种植。今年桔园20万斤蜜桔已全部被预订了,预计总产值超40万元。”种植大户余兴其乐呵呵地说。

 

特早蜜桔种植基地

 

蜜桔丰收的背后,离不开党建引领的坚实支撑。曹远镇聚焦“一村一品”发展思路,创新推行“片区党委+村集体+合作社”多元化模式,积极探索特早蜜桔产业发展新路径,由汶州片区党委牵头,依托海拔、水土、气候等优势,以陈坑村特早蜜桔产业为辐射,联合汶一、汶四、张坊、上墩、下墩等5个村,投入400万元,鼓励引导鑫进种养殖专业合作社、江坑家庭农场等,通过集中流转承包土地方式,共同打造蜜桔种植基地,建成了约1400平方米的大型果蔬交易集散中心,倾力为蜜桔等农特产品提供一站式服务,极大提升了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和附加值。

“我们始终坚持以‘党建红’引领产业兴,以产业兴带动‘百姓富’。推动特早蜜桔从‘卖得出’到‘卖得好’转变,有效激活了村集体经济的活力。”曹远镇党委组织委员陈凯说。截至目前,陈坑村累计种植特早蜜桔1000余亩,年产量600多万斤,销售额可达1500万元,带动片区各村财累计增收40余万元,种植户人均年收入突破2.7万元。

陈坑村特早蜜桔产业的蓬勃发展,是当地坚持产业兴农、品牌强农的生动实践。一颗颗小小的蜜桔,如今已成为了农户增收的“致富果”、乡村振兴的“金招牌”。曹远镇党委书记钟宇表示,将持续在特早蜜桔等特色农业产业上深耕细作,大力培育推广特早蜜、葡萄、红肉脐橙等农业品牌,加快打造汶州片蔬菜种植基地、东风片佑好油茶林产业园等示范片区,着力提高农业产业化、现代化程度,努力绘就“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乡村全面振兴新图景。(永安市融媒体中心 黄中泉 曹远镇 柯仁鹏)

(责编:李茜)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烟花表演定了!南昌将以“艺术+科技”点亮国庆夜空
下一篇:最后一页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