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大同市云冈区立足本地资源禀赋,深挖特色产业发展潜力,以科学化、规模化养殖为抓手。一批特色鲜明、带动力强的养殖产业项目已成为云冈区乡村产业发展的闪亮名片。
在高山镇罗家辛窑村的瑞和致富种养专业合作社,广阔的天然草地上,百余头膘肥体壮的西蒙塔尔肉牛悠然觅食,配套的移动式补料设备、分区轮牧规划科学高效,大幅提升养殖品质。该合作社创新推行多元化养殖模式,肉牛养殖从品种选育到饲料配比全程精细化管理,确保肉质上乘。目前,西门塔尔肉牛存栏量突破300头、骆驼存栏30余头。为进一步增强产业韧性,合作社还积极构建“合作社 + 农户”利益联结机制,联合周边企业、农户共建全产业链,实现资源共享、风险共担。通过搭建线上线下融合销售平台、打造自主品牌,进一步拓宽市场版图。
在西韩岭乡高店村的聚望源,画眉驴养殖持续发展。2023年,聚望源农牧发展有限公司首批引进70头生产母驴,短短时间内养殖规模持续扩容,预计今年年底养殖规模将达180头,2026年底突破400头,2027年达到500头,将全力建成千头级画眉驴种源基地。据悉,该项目始终坚持生态与民生并重,一方面对养殖粪污进行无害化处理,转化为有机肥料反哺周边农田;另一方面以高于市场价收购高店村、谢店村2500吨玉米,吸纳村民参与饲草收割、饲料加工等工作,提供日薪200元的就业岗位。同时,企业还计划延伸产业链,布局驴奶、阿胶等深加工领域,进一步释放产业附加值,带动更多村民增收致富。
在西韩岭乡北村的益宁鸵鸟种养农场里,60多只大小鸵鸟或昂首踱步,或低头觅食。作为新兴特色养殖项目,鸵鸟具有生长周期短、繁殖能力强、饲养成本低等显著优势,鸵鸟肉、蛋及幼苗在市场上供不应求。该养殖场自成立以来,通过科学化养殖、专业化管理,逐步探索出一套适合本地的鸵鸟养殖模式。如今,鸵鸟养殖不仅填补了云冈区特色养殖的品类空白,还通过“养殖场 + 农户”的合作模式,带动周边村民参与养殖、销售环节,让“沙漠之舟”成为村民致富的“金帮手”。
云冈区结合市场需求,制定了特色养殖产业长远发展规划。在品种选择上,优先发展市场前景好、经济效益高的特色养殖品种,鼓励养殖户引进优质品种,提升养殖品质。在产业布局上,根据各乡镇的自然条件和产业基础,形成了“一乡一业、一村一品”的特色养殖格局,实现了资源的优化配置和产业的集聚发展。
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云冈区农业农村局将持续加大政策扶持与技术指导力度,推动特色养殖产业向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方向升级。此外,因地制宜培育更多特色优势产业,不断提升乡村产业发展能级,以产业振兴为引擎,绘就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乡村振兴新画卷。(云冈区委区政府新闻中心 楚向东)
(责编:张若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