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景街道地处南阳核心城区,辖9个社区、26个城中村及150家住宅楼院,居民结构多元且老龄化突出。作为典型老城区,街道长期受“三难”困扰:老旧小区占比高,基础设施老化推高物业服务成本;无主管楼院多,公共事务“无人牵头管”;部分物业“重盈利轻服务”,居民投诉率居高不下。针对痛点,街道党工委以“党建引领+分类施策”为主线,构建全域覆盖的红色物业治理体系,破解老城治理难题。
党建引领强根基,织密红色组织网络
建强组织体系,实现全域覆盖。街道将党组织建设作为红色物业的“根”与“魂”,通过“单独组建+联合共建+派驻指导”三维模式,推动物业领域党组织全覆盖。对党员3人以上的物业企业,单独组建党支部;对暂不具备条件的,以“社区党组织+物业+业委会”模式建联合党支部,或选派社区党员任党建指导员,把战斗堡垒建在服务一线。同步构建“街道党工委—社区党委—小区党支部—网格党小组”四级联动体系,推动党组织从“有形覆盖”向“有效覆盖”纵深延伸。
创新架构机制,打破治理壁垒。推行“双向进入、交叉任职”机制,破解主体协同难题。社区党组织书记兼任小区联合党支部书记,深度参与物业服务标准制定与考核监督;物业企业党员负责人通过选举进入社区党组织担任兼职委员,实现服务资源与治理需求精准对接。泥营社区书记王星武兼任宇信荣域学府联合党支部书记,牵头物业与居民党员参与网格管理;龙达小区一区物业经理张崇任社区党组织兼职委员,推动解决人车分流、邻里纠纷等问题,形成“决策共谋、资源共享、事务共商”的治理共同体。
分类施策破难题,构建协同治理格局
“三梯次治理”,实现物业全覆盖。针对不同类型小区特点,创新推行“三梯次治理模式”:对新建商品房小区,选派党建指导员、培育党员骨干,打造标准化红色物业;对具备条件的老旧小区,指导成立业委会或物管会,推行“居民点单、物业接单、社区督单”机制;对无主管楼院,由社区党组织牵头组建“红色管家”服务队,提供卫生保洁、设施维护等兜底服务。截至2025年6月,全街道培育绿源小区、宇信荣域学府等红色物业80家,成立物管会107家、业委会13家,150个住宅楼院实现物业服务“全覆盖、无空白”。
健全议事机制,凝聚治理合力。建立“社区党组织牵头、物业主责、居民代表参与”的联席会议机制,搭建常态化议事平台。常规会议按小区情况固定召开,紧急问题启动“随时召集”响应,严格遵循“议题征集—现场研判—责任认领—结果反馈”闭环流程。会前通过“线上问卷+线下走访”收集居民诉求,会上以“头脑风暴+现场表决”定方案,会后建督办台账抓落实。如宇信荣域学府小区针对电动车乱停乱放问题,三方召开“红色议事会”,最终在负一层建成充电设施,规范停放与充电,消除安全隐患。
聚焦需求提质效,打造红色服务样板
打造“红色幸福场景”,升级服务体验。以居民需求为导向,通过“党建+智慧服务”“党建+民生项目”双轮驱动,推动物业服务从“管得住”向“管得好”转变。宇信荣域学府依托小区公共用房,建成集党群服务站、物管会办公室、三方议事厅于一体的红色服务阵地,增设“红色书角”“便民服务台”,打造“爱心托管班”“亲子阅读角”“居民会客厅”等场景。其中“爱心托管班”由党员志愿者、物业职工轮值,暑期服务双职工家庭子女40余人次;“居民会客厅”提供棋牌、茶水服务,日均接待30余人次,成为居民家门口的“幸福驿站”。
组建“红色志愿队伍”,筑牢服务防线。以党员为核心,整合多方力量组建“红色管家”“志愿先锋”“应急尖兵”三支队伍,让党旗在服务一线飘扬。选拔物业优秀党员任楼栋“红色管家”,实行“1+N”联系机制,1名党员对接30-50户业主,对基础设施问题“接诉即办、跟进到底”;联合共建单位组建“党员志愿服务队”,常态化开展“红色星期五”便民活动,今年以来已开展家电维修、理发义诊、反诈宣传等50余场,服务居民3000余人次;由物业安保党员、退伍军人组成“蓝色应急队”,24小时值班值守,去年汛期3小时完成排水保障车库安全,每季度开展消防演练等应急方面的培训,筑牢安全防线。
据介绍,下一步,仲景街道将持续深化党建引领,探索“党建+物业+商业”新模式,引入便民超市、社区食堂等业态完善服务链条,推动物业企业服务质量与党建考核挂钩,实现红色物业“长效化运营、品牌化发展”,让“红色引擎”持续赋能基层治理,不断提升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南阳市宛城区仲景街道办事处 裴瑜)
(责编:张若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