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丰镇退役军人服务站于2019年成立,作为服务退役军人的“前沿哨所”,围绕有效破解“如何提升服务效能、如何精准保障生活、如何深化情感联结”等实践难题,创新打造“四维赋能”服务模式,构建起全方位、多层次的退役军人服务保障体系。
强化思想赋能,理论武装铸军魂
突出红色文化,建设教育阵地。投入607.2万元,打造抗联文化广场、百年红色记忆文化长廊、党建学习基地等红色教育场所。截至目前,建国村服务站已成为周边县市区红色学习的重要阵地,已累计接待各类参观学习3.6万人次。宣传红色记忆,赓续红色血脉。组建退役军人宣讲团,组织老兵进学校、进社区、进村屯,讲述他们独有的历史故事,让红色血脉薪火相传。累计组织讲授抗战主题党课30场次,惠及群众2000余人次。
深化效能赋能,一窗通办提质效
“一窗”通办,便捷服务不折腾。在镇便民服务中心设立“退役军人服务专窗”,整合就业帮扶、优抚申领等高频事项,配备专职代办员,实现“一窗受理、集成服务”。限时办结,高效服务不久等。推行“首问负责制+限时承诺制”,对优待证办理、伤残抚恤金申领等事项明确办理时限,实现满足条件材料齐全的当日受理、次日上报,审批结果通过短信“秒推送”。主动代办,贴心服务不求人。针对行动不便的伤残军人、高龄老兵,组建“网格代办员”队伍,提供“上门收件、帮办跑腿”服务。累计协助7名本地无行动能力优抚对象完成了“面对面”认证。
细化生活赋能,精准帮扶解急难
分类施策,织密保障网络。建立“四色管理”动态服务机制。对鳏寡孤独等红色重点人群落实“一月一走访”,对涉诉涉访黄色关注人群实行“季度一联系”,对创业就业蓝色群体开展“半年一跟踪”,对外出务工绿色人群保持“一年一沟通”,确保服务不断线、关怀不缺位。纾困解难,提升幸福指数。建立“一户一档”问题台账,依托镇司法所建立“老兵调解室”,化解社保接续、养老等历史遗留问题;针对7名独居伤残老兵等特殊群体,组织网格员、“橄榄绿”志愿服务者每周上门清洁、代缴费用,联合镇卫生院每季度开展健康巡诊。
优化权益赋能,法治护航守正义
一方面,坚持接待解忧,筑牢权益防线。面对来访老兵,耐心解读各类政策,对年老体弱、表达不清的退役军人,工作人员化身“政策翻译官”,用大白话讲清条例;业务外诉求贴心指引,明确告知责任部门并全程跟踪协调。累计转办医疗报销、住房保障等跨部门问题47件,办结率达100%。另一方面,坚持维权暖心,创新服务模式。创新“老班长调解+法律护航”模式,运用“军旅经历共鸣+乡土人情调解”化解矛盾,调解土地纠纷、邻里矛盾等问题。联合司法所打造“退役军人法律援助站”,开通维权绿色通道,提供免费咨询、代写文书等“一站式”服务,实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
据介绍,下一步,双丰镇退役军人服务站将持续擦亮“四维赋能”特色品牌,积极学习借鉴先进经验,为推动全省退役军人服务保障工作高质量发展贡献双丰力量。
(中共铁力市双丰镇委员会供稿)
(责编:张若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