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出版社主管 人民周刊杂志社主办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地方 > 正文

铁力市双丰镇全面提升退役军人服务保障质效

2025-10-13 15:19:02   

双丰镇退役军人服务站于2019年成立,作为服务退役军人的“前沿哨所”,围绕有效破解“如何提升服务效能、如何精准保障生活、如何深化情感联结”等实践难题,创新打造“四维赋能”服务模式,构建起全方位、多层次的退役军人服务保障体系。

强化思想赋能,理论武装铸军魂

突出红色文化,建设教育阵地。投入607.2万元,打造抗联文化广场、百年红色记忆文化长廊、党建学习基地等红色教育场所。截至目前,建国村服务站已成为周边县市区红色学习的重要阵地,已累计接待各类参观学习3.6万人次。宣传红色记忆,赓续红色血脉。组建退役军人宣讲团,组织老兵进学校、进社区、进村屯,讲述他们独有的历史故事,让红色血脉薪火相传。累计组织讲授抗战主题党课30场次,惠及群众2000余人次。

深化效能赋能,一窗通办提质效

“一窗”通办,便捷服务不折腾。在镇便民服务中心设立“退役军人服务专窗”,整合就业帮扶、优抚申领等高频事项,配备专职代办员,实现“一窗受理、集成服务”。限时办结,高效服务不久等。推行“首问负责制+限时承诺制”,对优待证办理、伤残抚恤金申领等事项明确办理时限,实现满足条件材料齐全的当日受理、次日上报,审批结果通过短信“秒推送”。主动代办,贴心服务不求人。针对行动不便的伤残军人、高龄老兵,组建“网格代办员”队伍,提供“上门收件、帮办跑腿”服务。累计协助7名本地无行动能力优抚对象完成了“面对面”认证。

细化生活赋能,精准帮扶解急难

分类施策,织密保障网络。建立“四色管理”动态服务机制。对鳏寡孤独等红色重点人群落实“一月一走访”,对涉诉涉访黄色关注人群实行“季度一联系”,对创业就业蓝色群体开展“半年一跟踪”,对外出务工绿色人群保持“一年一沟通”,确保服务不断线、关怀不缺位。纾困解难,提升幸福指数。建立“一户一档”问题台账,依托镇司法所建立“老兵调解室”,化解社保接续、养老等历史遗留问题;针对7名独居伤残老兵等特殊群体,组织网格员、“橄榄绿”志愿服务者每周上门清洁、代缴费用,联合镇卫生院每季度开展健康巡诊。

优化权益赋能,法治护航守正义

一方面,坚持接待解忧,筑牢权益防线。面对来访老兵,耐心解读各类政策,对年老体弱、表达不清的退役军人,工作人员化身“政策翻译官”,用大白话讲清条例;业务外诉求贴心指引,明确告知责任部门并全程跟踪协调。累计转办医疗报销、住房保障等跨部门问题47件,办结率达100%。另一方面,坚持维权暖心,创新服务模式。创新“老班长调解+法律护航”模式,运用“军旅经历共鸣+乡土人情调解”化解矛盾,调解土地纠纷、邻里矛盾等问题。联合司法所打造“退役军人法律援助站”,开通维权绿色通道,提供免费咨询、代写文书等“一站式”服务,实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

据介绍,下一步,双丰镇退役军人服务站将持续擦亮“四维赋能”特色品牌,积极学习借鉴先进经验,为推动全省退役军人服务保障工作高质量发展贡献双丰力量。

(中共铁力市双丰镇委员会供稿)

(责编:张若涵)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南阳市宛城区金华镇:全力推进“三秋”生产 确保秋粮颗粒归仓
下一篇:最后一页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