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出版社主管 人民周刊杂志社主办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地方 > 正文

青岛市城阳区上马街道朝阳社区多举措推进文化社区建设

2025-10-14 17:20:24   

朝阳社区是上马街道首个回迁安置社区。自2022年回迁以来,社区直面居民从“村民”到“居民”角色转变所带来的归属感重塑、邻里关系重构、社区服务需求升级,推进文化社区建设,全面延伸“我心朝阳”党建品牌为文化社区特色品牌,探索出一条以文化人、以文润心的新型社区发展路径。

新“栋”力——筑牢邻里文化内生根基

为破解回迁社区熟人社会消解、邻里关系疏离等治理难题,朝阳社区立足基层实际,聚焦楼栋这一社区治理最小单元,创新推出“新邻盟楼栋先行官”工作模式,培育出一支扎根居民、服务邻里的内生型骨干队伍,使其成为“我心朝阳”社区品牌在基层的“神经末梢”与“活力细胞”。

社区从善于发现问题、具有维权意识的热心居民、好家风代表群体中选拔出18名楼栋先行官,通过开展系统化培训、职责清单化管理等为他们赋权赋能。楼栋先行官活跃于楼栋之间,担任政策宣传员、信息收集员、文化倡导员、邻里调解员等多重角色,捕捉居民文化兴趣、感知邻里需求,有效调处日常生活摩擦,成为社区与居民之间的桥梁与纽带。自队伍组建以来,社区陆续孵化出舞蹈队、合唱团等5个楼栋兴趣小组,成功举办“邻里节”“楼道微展览”“社区文化演出”“百家宴”等一系列贴近生活、形式灵活的文化活动20余场。陌生邻里逐渐走向熟悉,以往冰冷的楼道逐步转变为居民交流互动、情感连接的温暖空间,互助互爱的社区文化蔚然成风。

新活力——构建物社联动文化服务新机制

面对居民对社区服务专业化、多元化的新需求,朝阳社区积极引入青年特战救援志愿服务队等专业社会组织参与文化社区建设,探索建立“物业+社会组织”联动服务机制,为社区文化繁荣与服务水平提升注入新动能。

青年特战救援志愿服务队不仅具备专业的应急救援能力,更为社区带来社会组织的现代理念与青年志愿者活力,成为社区文化治理的有效补充。救援服务队深度融入社区安全文化建设,设立朝阳社区应急救援站,选派7名专业力量进行日常巡逻,协助物业开展应急突发事件救援行动10余次,结合社区文化活动组织儿童防溺水宣讲、应急演练等30余场,通过线上微信群及线下警示牌制作发布安全标语60余条。救援服务队以青年活力服务老年群体,在与社区老人话家常中讲解家庭用火用电、安全乘坐电梯等知识,教会老人使用手机线上缴费、替老人出行叫车等温情陪伴,实现了青年力量与社区适老需求的代际协同。这种“物社联动”机制有效提升了社区文化服务的专业化水平与响应效率。

新合力——共创共建共享社区文化新成果

“我心朝阳”文化社区特色品牌的引领下,“新邻盟楼栋先行官”内生力量与“青年特战救援志愿服务队”共建共促、相互赋能,产生1+1>2的协同效应,形成了社区治理与文化建设的新合力。

为打破社区公共场所的空间局限,社区盘活地下车库空间,建立“车库小马扎议事会”便民高效议事平台。在闲置车位较多区域搬来小马扎,让多元力量同台唱戏,共商关乎社区文化建设的“大情小事”。“楼栋先行官”们在这里收集民意、抛出议题,社区“两委”、物业公司、青年特战救援志愿服务队代表每半月在这里与居民面对面,商讨解决小区公共文化空间规划、节日文化活动方案、楼道杂物清理等15项议题。在议事会活动中,逐渐形成了一支“爱心维修志愿队伍”,青年特战救援志愿服务队提供核心技术支撑,物业工作人员共同参与,吸引了社区退休技工、手工艺人等10余名社区能人参与,成为“我心朝阳”品牌中“暖心”“凝心”的鲜活注脚。目前已为社区居民特别是高龄、独居老人提供免费水电检修、小家电维修等服务20余次,传播了邻里互助、奉献友爱的正能量,形成了“人人参与、人人共享”的文化氛围。

相关负责人表示,朝阳社区通过激发居民内生动力、引入社会组织专业资源,将文化“软实力”有效转化为社区治理的“硬支撑”,推动居民由文化接受者向创造者与分享者转变,社区凝聚力显著增强,居民归属感与幸福感持续提升。

(青岛市城阳区上马街道办事处供稿)

(责编:张若涵)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湖北省监利市人大常委会开展集中走访联系人大代表活动
下一篇:最后一页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