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出版社主管 人民周刊杂志社主办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地方 > 正文

哈尔滨市呼兰区司法局:网格织密司法服务网 民生难题“家门口”化解

2025-10-17 11:55:51   

“没想到在家门口就能咨询法律问题,还帮我找到了工作,真是太感谢了!”近日,哈尔滨市呼兰区刑满释放人员张某拿着刚领到的工资,向社区网格司法工作人员说。

今年以来,呼兰区司法局紧扣“司法为民”主线,将司法服务触角延伸至街、乡(镇)、社区每一个网格,通过“精准帮扶、网格排查、便捷服务、创新普法”四大举措,让群众的“急难愁盼”在“家门口”得到解决,基层治理法治化水平显著提升。

精准帮扶“扶上马”  刑释人员重获新生

针对刑满释放人员安置帮教这一难题,呼兰区司法局创新构建“司法主导、网格主责、多方联动”新模式,变“被动等待”为“主动服务”。网格工作人员在日常走访中,会主动摸排辖区内刑释人员的生活、就业需求,一旦发现问题便第一时间反馈至司法所。司法所在接到信息后,会联合人社部门“量身定制”帮扶方案——从烘焙、家政到维修,根据帮扶对象的兴趣和市场需求推荐技能培训,结业后还会对接企业推荐岗位。截至目前,已有20余名刑释人员通过该模式实现稳定就业,成功融入社会。

网格排查“解疙瘩”  矛盾纠纷就地化解

为了让矛盾“不发酵、不上交”,呼兰区司法局构建了“网格排查、分级调解、多元联动”的人民调解机制。网格员每周定期入户排查,重点关注婚姻家庭、邻里关系、土地纠纷等常见矛盾;一般性纠纷由网格内调解员当场化解,复杂纠纷则启动“司法所+派出所+调委会”多部门联合调解,用法律、政策、道德“多把钥匙开一把锁”。今年以来,全区通过网格调解矛盾纠纷300余起,化解率达98%以上。

“站所合一”减流程  法律援助“零距离”

为了让困难群众“找法不难、用法不贵”,呼兰区司法局推进司法所与公共法律服务实体平台“站所合一”,并在乡镇、社区网格设立24个法律援助工作站和220个联络点,形成覆盖城乡的服务网络。同时,针对老年人、残疾人、农民工、妇女儿童等特殊群体,开辟“绿色通道”,实行“优先受理、优先审查、优先指派”,对行动不便者提供上门服务。今年以来,网格法律援助点已为群众提供咨询680余人次,办理援助案件180余件。

此外,呼兰公证处深化便民改革,推行“减证便民提速”行动,删减不必要证明材料,实行“容缺受理”“一次性告知”制度,将多数公证出证期限压缩至1至7个工作日,把“最多跑一次”事项扩至167项,当日可取公证书占业务总量三成以上,同时还提供远程视频公证。针对老弱病残群体开通“绿色通道”,提供上门服务,今年上门办证超60件,减免费用超5万元。随着基层服务持续升级,群众信任感与满意度显著提升。

如今,在呼兰区,一张以网格为基础的司法服务网正越织越密。从矛盾化解到法律援助,从安置帮教到法治宣传,司法服务的“最后一公里”被彻底打通。呼兰区司法局负责人表示,未来将继续深化网格服务模式,让司法服务更精准、更贴心,为建设法治呼兰、和谐呼兰注入更多力量。

(呼兰区司法局供稿)

(责编:张若涵)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南阳市宛城区金华镇:排查除患筑防线 志愿服务润乡风
下一篇:最后一页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