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家村坐落于上马街道西部桃源河畔,共有村民826户、2200余人。面对新时代乡村治理与文化发展的双重命题,林家村坚持以“聚力凯歌行”党建品牌为引领,以文化振兴为核心引擎,深度融合乡情文化、红色底蕴与书院传统,精心打造“幸福桃源家”文化品牌。
专职专责,打通文化惠民“最后一米”
林家村设立专职文化管理员岗位,建立季度专题研讨机制,持续加大文化经费投入,积极探索“资源共用、共建共享”的服务新模式,系统化地整合、盘活各类文化资源,确保村文化建设的持续性与专业性。
林家村设置专人专岗,让专职文化管理员负责日常文化活动的组织、需求调研与资源对接,成为文化服务的“中枢神经”。此外,每季度召开文化工作专题会,集中研讨如“乡情书房”课程设置、节日活动方案等,确保文化工作方向清晰、不断优化。
空间塑形,打造文化传承与体验场域
林家村致力于将文化内涵物化于形,通过打造高品质、多功能的文化服务空间,让文化触手可及。村庄不仅建有综合性文化中心,更创新打造了占地四百余平方米的红色文化阵地——“凯歌广场”。广场融合 “乡情书房”与“记忆传承大讲堂”,成为文化地标。
在乡情书房内,文化管理员根据调研需求,精准引入并成功举办了 “领读妈妈”培训班、亲子手工课、非遗剪纸课程等一系列活动;在“记忆传承大讲堂”上,开设 “红色故事分享会”以及结合农时特色的 “秋收实践课程”等特色课程,让传统文化与红色基因在沉浸式空间中得以活化传承;在“水韵·林家”研学基地,将文化从室内延伸至户外,通过举办 水上农耕研学、垂钓比赛 等活动,开创了“文化+生态+旅游”的融合体验新模式。
品牌引领,实现文化服务全龄覆盖与深度融合
林家村通过品牌化运营,将文化服务精准覆盖至全年龄段村民,并深度融合于产业发展与人居环境之中。村庄成立城阳区首所村级社区大学,广泛推广以 “一堂传统文化课” ,实现老有所乐、老有所为。
老年学校“三个一”工程持续开展,每日组织拍打养操强身健体;老年学校开设传统文化、手机应用等课程;助老食堂提供营养餐食,全方位服务老年群体;常态化举办庆“元旦”文艺汇演、我们的“村晚”、庆“八一”纳凉晚会等“我们的节日”品牌活动,成为村民期盼的文化盛宴;广泛开展 八段锦锻炼、健康义诊、拔河比赛 等,将“共享健康绿”的理念融入日常生活。
通过系统化的文化赋能,林家村实现了从“送文化”到“种文化”再到“创文化”的跨越。如今,文化不再是悬浮的口号,而是内化为村民的日常行为与精神认同。在“幸福桃源家”的品牌引领下,文化管理员成为文化服务的“精准导航”,各类文化队伍成为传承创新的“活力源泉”,广大村民则成为文化创造的“真正主角”。
相关负责人介绍,这种以文化为核心驱动的发展模式,不仅提升了乡村治理的效能,更重要的是塑造了村民共同的精神家园,培育了乡村发展的内生动力。一幅底蕴深厚、活力充盈、邻里和美的“幸福桃源家”新画卷,正在桃源河畔生动铺展。
(青岛市城阳区上马街道办事处 金鑫)
(责编:张若涵)

010-65363526
rmzk001@163.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