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出版社主管 人民周刊杂志社主办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地方 > 正文

山西大同平城区:活化文化资源 文创产业激活文旅新动能

2025-10-24 10:13:05   

近年来,大同市平城区立足深厚历史文化底蕴,通过活化传统文化资源、创新产品形态、拓展产业空间,推动文创产业实现高质量发展,不仅让千年文化“活”起来,更成为区域文旅融合与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引擎。

文创产品“出圈”:从古建IP到非遗好物受热捧

平城区深挖华严寺、善化寺、代王府等古建资源,推出系列特色文创产品。其中,“佛小伴”玩偶、“字见大同”系列、华严寺鸱吻摆件、善化寺“四大天王”和代王府“欞星门”明信片等成为游客必购品。2024年游戏《黑神话:悟空》爆火后,同步推出“黑悟空”主题文创及古建打卡盖章路线,进一步带火文创消费。2024年善化寺文创收入达102.72万元,2025年春节期间收入7.4万元;代王府2024年文创收入52.85万元,2025年春节推出丝巾、手机壳等30余款新品,2400件(套)产品投放市场后,春节期间收入2.5万元。

与此同时,非遗文创成为产业发展重要支撑。魏唐陶艺、百工造办、飞天结艺、大同铜器等非遗技艺与现代设计结合,2024年累计销售额亮眼:魏唐陶艺11.28万元、百工造办351.45万元、飞天结艺超100万元、大同铜器制作技艺达300万元,既丰富了旅游供给,也为非遗传承开辟新路径。

业态多元布局:古城、乡村、园区形成发展合力

在大同古城内,27家特色文创店串联起文化消费新场景。“有禮”“大同印迹”“佑见善化”等店铺,涵盖剪纸艺术、特色书签等产品,让古城街巷成为“流动的文化展厅”。而开源一号文化创意园的改造升级,更成为产业空间拓展的典范。该园区由老厂房变身“五区两街一中心”(文化创意休闲区、创意旅游集散区等五区,地域美食街、特色民俗一条街,及游客服务中心),引入音乐主题工业遗址公园、艺术家工作室等设施,预计建成后将成为山西省最大工业文化示范园区,目前已吸引30余家企业入驻,带动周边文创产业集聚。

乡村文创同样多点开花。马家小村依托北魏鹿苑文化,成立集创意孵化、产品展示、培训于一体的文创公社,通过“文创人才+村民”作模式,让村民参与产品制作实现增收,形成“古城文创+乡村振兴”的联动格局。

政企校协同:构建产业发展“强支撑”

为推动文创产业持续向好,平城区积极搭建合作与服务平台。2024年12月,与北京交通大学文创设计团队合作,完成代王府特色文创产品设计、生产对接,为产品创新注入高校智慧;同月,平城区非遗和文创产业协会成立,目前会员单位达57家,将通过展示平台搭建、信息共享、政策咨询、文化交流活动等服务,凝聚产业发展合力。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深挖文化内涵,推动文创与数字技术、研学、康养等领域深度融合,打造更多具有平城特色的文创IP,让文化资源真正转化为发展优势。”平城区相关负责人表示。如今,平城区文创产业已成为区域文旅转型的“新名片”,为资源型城市文化赋能发展提供了“平城样本”。

(平城区委办公室 狄晓胭)

(责编:张若涵)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安徽今年秋冬季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怎么做?最新举措来了
下一篇:最后一页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