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出版社主管 人民周刊杂志社主办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地方 > 正文

“镇镇有声”走进西樵:沉浸式体验岭南文化

2025-10-24 15:49:06    南海西樵公众号

10月18日,“镇镇有声——文旅赋能百千万 广东文旅特色镇提升行动”第四站落地佛山西樵镇。活动将文旅资源点串珠成链,通过非遗互动体验、夜间经济激活等多元形式,为线上线下观众呈现了一场岭南文化盛宴。

文化焕新:非遗与现代创意碰撞

活动以天湖广场为起点,夜色中的夜光醒狮表演率先点燃氛围。作为“飞鸿故里 南狮源地”,西樵通过创新夜光形式,使武术、舞蹈与音乐融为一体的醒狮文化焕发新生机。现场观众纷纷举起手机记录这一传统与现代交融的视觉盛宴。随后,天湖水幕灯光秀以光影为笔,勾勒出“狮舞江湖”的威武画卷,搭配国乐演奏,营造出“日游山水间,夜赏灯光美”的沉浸体验。

 

 

产业赋能:文旅融合激活小镇经济

直播路线深入西樵文旅核心场景,串联起“吃、住、行、游、购、娱”全链条。在缆车站,主持人向观众推荐了从山间民宿到高端酒店的多种住宿选择,能满足不同游客需求。而本土餐饮品牌更以西江河鲜、创意粤菜征服味蕾,成为游客“寻味西樵”的首选地。

馆藏咖啡与南海有礼文创店成为文化消费新地标。咖啡师以专业手法冲泡的香浓咖啡,搭配300余款以岭南文化为灵感的文创产品,如咏春大赛专属文创、西樵冰箱贴等,让游客在品味中感受文化底蕴。

 

 

艺术赋能:大地艺术节重构田园美学

作为活动的一大亮点,广东南海大地艺术节以艺术赋能乡村振兴。在平沙岛,环岛骑行与逐风马场的体验让游客亲近自然,而分布在岛上的艺术项目则实现了田园风光与现代创意的融合。太平墟通过创意招牌改造与老字号店铺活化,重现昔日繁华市景,成为历史与现代交融的鲜活样本。

听音广场非遗摊位则成为文化互动的热点。香云纱织造、水菱角制作、竹织雨帽工艺等五大体验板块,让市民亲手体验传统技艺。

 

 

夜间狂欢:秋色巡游点亮岭南之夜

夜幕降临,佛山秋色巡游将活动推向高潮。40个特色节目、19辆彩车沿锦湖大道、江浦西路等主干道巡游,八大主题板块中,“秋色奇妙夜”“大灯笼《佛山秋色》”等节目引得万人空巷。来自粤港澳大湾区的表演团队与本地非遗传承人同台献艺,八音锣鼓、粤剧、武术等节目轮番上演,展现岭南文化的多元包容。

 

 

 

活动以创新形式激活了传统文化的现代生命力,为西樵镇全力打造“佛山西樵岭南文旅产业集聚区”再添动力。

(责编:李茜)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山西省山阴县南口前村:大葱种植成为村民增收致富新路径
下一篇:最后一页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