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出版社主管 人民周刊杂志社主办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地方 > 正文

陕西省榆林市榆阳区孟家湾乡:

创新全链共治模式 绘就美丽乡村新画卷

2025-10-27 13:50:34   

近年来,陕西省榆林市榆阳区孟家湾乡凭借创新的农村垃圾治理机制和全链条模式,在乡村治理领域取得显著成效,为美丽乡村建设注入新活力。

孟家湾乡总土地面积523平方公里,辖14个行政村99个村民小组,人口达1.6万余人。该乡以“户减量、村收集、乡转运、区处理”的全链条模式为核心,积极探索农村垃圾治理的有效路径。

 

 

创新双轮驱动 破解治理难题

在治理过程中,孟家湾乡创新采用双轮驱动机制。一方面,构建“群众自筹+政府奖补”模式,按常住人口每人每月收取2元垃圾清运费,区级财政以2.5倍配套支持。所筹资金全部用于村组环境卫生整治,既增强了群众的“主人翁”意识,又借助政府资金撬动,实现了环境整治从“无钱可干”到“有钱好办”的转变。

另一方面,完善“积分奖励+物资兑换”激励机制。该乡将积分制与环境整治、产业发展、乡风文明等深度融合,依托“追梦超市”,群众参与垃圾分类、庭院保洁等行为,经评选为“拴正人家”后可累积积分,兑换米、面、油等生活物资。这一机制强化了“以奖代补、激励先进”的导向,推动广大群众从“要我做”变为“我要做”。

健全分类体系 压实责任链条

为强化垃圾治理效果,孟家湾乡健全分类治理体系,压实责任链条。构建“四级联动”治理体系,“户减量”推行“干湿分离+可回收/不可回收物单独投放”,为农户配置垃圾桶,通过试点村打造、网格化管理和主题活动,激发群众自觉;“村收集”聚焦规范化,为村民小组配置挂壁式垃圾箱,配备保洁员负责日常清扫与回收;“乡转运”引入第三方公司管理运营,实行“乡级监管+村级监督”双考核,确保转运效率;“区处理”强化资源利用,经乡级分选压缩后,可回收物再次利用,其他垃圾由区环卫统一转运处置,有害垃圾交给专业机构处理。

同时,建强分类关键设施网络,建成垃圾分选中心和垃圾压缩站,配备专业分拣设备,日处理垃圾能力达200吨,可为周边4个乡镇同步服务。此外,推行“考核奖励+晾晒整改”机制,坚持“周督查、月检查、季评比、年考核”工作模式,发展“伙场经济”倒逼垃圾源头减量,召开人居环境整治观摩评比现场会,设立“红黑榜”,保障资金使用效能。

实现三大转变 经验可复制推广

经过多年努力,孟家湾乡实现了“三个转变”。从“干部干、群众看”到“全民参与”,群众自主参与率从35%提升至92%;从“垃圾围村”到“生态宜居”,2025年农村人居环境集中整治工作位列全区优秀等次;从“单点突破”到“模式推广”,“群众自筹+政府奖补”创新经验在全区乡镇复制推广。

据介绍,下一步,孟家湾乡将继续优化全链条治理模式,提升垃圾分类精准度和设施智能化水平,力争实现生活垃圾减量化、资源化双提升,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供更多“可复制、可推广”的“孟家湾”经验。

(中共榆阳区委宣传部)

(责编:张若涵)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湖南衡阳:秸秆还田“变废为宝”
下一篇:最后一页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