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出版社主管 人民周刊杂志社主办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地方 > 正文

智慧生态赋能产业升级

广西“人工智能+农业”多点突破见实效

庞革平 邓蕾雅    2025-10-28 16:14:37   

近日,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农村厅披露“人工智能+农业”工作进展:通过顶层设计筑基、全链条生态构建、示范场景引领及赛事聚能,如今,广西智慧农业已在生产、装备、监管等各环节落地见效,为农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数字动能。

 

广西宜州绿色桑园智能监测桑树生长。喻湘泉 摄

 

自今年4月成立“人工智能+智慧农业”工作推进组以来,广西高位统筹压实推进责任,编制《智慧农业行动方案(2025—2028年)》,规划三大核心行动,同步建成农业农村大数据平台,制定数据统筹管理办法,打破内部数据壁垒,并印发收录有35个实践成果的《广西智慧农业典型案例汇编》,为经营主体提供可复制范本。

围绕“生产、装备、监管、数据、国际合作”五化升级,广西构建起全域智慧农业生态:生产端,全州5G智慧水稻产业园靠AI气象监测实现90%虫情预警准确率,容县沙田柚基地用AI无人机夜间施药破解传统防治时间限制;装备端,农机信息化平台已联网8525台北斗终端,今年春耕1.8万台农机加装北斗监控、4000台农机配辅助驾驶,1.1万余台农用无人机投入作业,百色市更通过20余场培训培育400余名无人机“飞手”;监管与数据端,全国首个畜牧智慧监管平台贯通“养殖-销售”全追溯,2300余艘渔船加装北斗终端可实时定位“一键报警”,4大类39小类农业数据库整合水利、气象等6类核心数据,为决策提供支撑;国际端则推动捷佳润科技等企业与越南达成智能水肥合作,在中国一东盟博览会上设立“AI+农业”展区,促成中越智慧渔业等4项跨国合作。

与此同时,示范场景与创新赛事同步发力:灵山县奶水牛、苍梧县茶叶等6个项目获批国家数字农业创新应用基地,获中央资金1.15亿元,6个自治区级试点获600万元资金补助;贵港水稻、崇左甘蔗两大“无人农场”成效显著,其中崇左甘蔗农场靠北斗+AI实现行距误差≤2厘米,土地利用率达95%,水肥节约15%-25%。2025年广西智慧农业创新大赛吸引了国内外239件作品参赛,77件入围决赛,涵盖华为、国防科技大学等团队。

(责编:李茜)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襄阳东津:“四园三带”绘就生态宜居新画卷
下一篇:最后一页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