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出版社主管 人民周刊杂志社主办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法治 > 正文

机器人巡逻、无人机处警、AI排查

深圳以科技赋能智慧警务

本报记者 程远州    2025-02-24 10:13:23    人民日报

前不久,在深圳市南山区南头古城,两个身形小巧的人形机器人穿戴着警用装备,跟随民警上街巡逻,吸引大量市民围观拍摄并上传至互联网,受到网友关注。

“目前,我们已经研发投用6个大类24台多功能巡逻机器人,参与基础信息采集、巡逻防范、接警服务等警务活动,累计服务群众超万人次。”深圳市公安局视频警察支队副支队长温妙洋介绍,巡逻机器人能识别可疑物品、提供报警指引,还能用多国语言服务外籍游客。

不只是机器人,在深圳,无人机空中警务也已投入实战应用。“用无人机在上下学高峰阶段进行空中守护,可以有效消除视野盲区,尽早发现问题、掌控全局。”深圳市公安局特警支队无人机办公室副大队长庞文辉说,无人机会通过专用频段,将高清摄像头拍摄的图像实时传输回指挥中心,推动实现快速处警。

去年以来,深圳公安出台专项行动方案,不断拓展无人机等低空警务在实战场景中的应用。目前,已研发出超视距抛投、高空搜救、侦查取证、测量测绘等20余项功能,依托各警种打造空中巡逻队、侦查队、交警队等8支无人机空中警务队,建成无人机指挥调度平台,大幅提升警务工作效率。

此外,为实现对治安事件的“察于未萌、止于未发”,深圳公安创新“AI(人工智能)巡逻”系统,在视频巡逻中引入AI大模型技术,全天候、不间断排查,高效识别、快速响应。

如今,在深圳,交警部门在高速公路、重点道路实施空中巡逻勤务,自动检测、快速取证行人闯入、异常停车、交通事故等;食药环侦支队通过无人机对不便前往的怀疑污染水源进行取样……深圳公安以科技创新赋能警务改革,探索“专业+机制+大数据”新型警务运行模式,为平安建设打造出新质战斗力。

 

《人民日报》(2025年02月24日 第 08 版)

(责编:张若涵)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原党委书记王汉青接受纪律审查和监察调查
下一篇:最后一页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