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出版社主管 人民周刊杂志社主办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法治 > 正文

舅甥1万元欠款争议16年 法院如何认定

2025-04-01 14:00:00   

生活中,民间借贷屡见不鲜,尤其是在亲属之间,但因亲情信任导致借贷手续不够规范,引发纠纷的事情同样层出不穷。近日,一起历经两审、横跨16年的借贷纠纷尘埃落定,当事人合法权益得到有效维护。

老李与小刘系舅甥关系。2008年,小刘向老李借款1万元,并出具借条,约定月息两分,未明确借款期限。2024年,老李要求小刘还款,小刘称借钱5个月后便已偿还给老李11000元,但当时老李称借条丢失,并未将借条归还给自己,于是拒绝还款,双方由此产生纠纷,老李将小刘诉至法院。

一审法院审理认为,合法的借贷关系受法律保护。老李持有小刘出具的借据,小刘也认可借款事实,双方借贷法律关系成立,因借条未约定还款期限,老李可随时主张债权。在利息计算方面,按照法律规定支持了相应的利息。小刘辩称,已将借款本息偿还给老李,因小刘提供的证据不能证明其反驳意见,其应承担不利的法律后果,故法院对其辩称不予采纳。

最终,该案经二审审理,支持了一审判决。

【法官说法】

发生在亲属之间的民间借贷应遵循法律规范,签订书面借条,明确借款金额、利率、还款期限等关键信息,避免口头约定模糊不清带来的麻烦,资金交付尽量采用银行转账等可留痕的方式,以便在产生纠纷时有据可查。还款时,务必要求出借人出具收条或保留转账还款记录,切勿因亲情或信任忽视证据留存,以免日后产生纠纷。此外,无论是日常交易,还是亲属往来,一旦涉及法律关系,都应严格遵守法律规定。(陕西省平利县人民法院 梁锐 李传淇)

(责编:张若涵)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温情执行巧解债务腾退难题
下一篇:最后一页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