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成都市金牛区人民法院、成都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人民法院依托金牛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心调解组织,以“跨域协作+综治联动”模式,化解一起涉未成年人跨区消费纠纷。
小张在金牛区某布料店购买红色布料后,发现同规格绿色布料价格更低,且向商家索要正规发票时遭到拒绝。小张认为商家存在未明码标价、消费误导行为,在尝试退货无果后,一方面向自己住所地的高新法院求助,另一方面通过“人民法院在线服务”平台向涉事商户所在地的金牛区人民法院申请网上立案。
面对“当事人住所地在高新、涉事商户在金牛”的跨域解纷难题,金牛区人民法院与高新法院迅速启动司法协作机制。考虑到金牛区综治中心常驻调解组织熟悉本地市场情况、贴近商户,且协调时间更为灵活,两院决定委托该中心牵头开展调解工作。为最大限度避免耽误小张学业,调解时间安排在周六上午。
调解过程中,金牛区综治中心调解员以“情、理、法”融合的方式开展工作。对涉事商家,调解员明确释明“经营者应明码标价、如实告知商品信息”的法律规定,同时提示不提供发票可能引发的税务风险,引导商家正视自身经营问题。对小张,调解员首先肯定其主动维权的意识,随后耐心引导他换位思考,建议以理性协商代替情绪对抗,避免矛盾升级。
一小时内,双方逐渐消除分歧。商家通过微信转账退还60元,小张也表示理解并自愿撤诉。综治中心的高效调解既维护了未成年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也助力商家规范经营,真正实现“案结、事了、人和”。
据介绍,下一步,金牛区人民法院将持续深化与综治中心协作,完善“信息互通、资源共享、纠纷联调”机制,用更贴心的服务,让法治阳光照亮每一位群众的生活。(成都市金牛区人民法院供稿)
(责编:张若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