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曾某所在公司售出的“胡椒粉”突发大规模退货与投诉。经生物鉴定,该批次产品实为莳萝、辣椒成分,并非胡椒。一边是市场监管部门下架罚款的压力,一边是下游合作暂停、订单骤降,十余人规模的小微企业陷入经营危机。曾某多次与供货方某食品科技公司协商退货赔偿,均因双方各执一词不欢而散——食品科技公司负责人解某称产品符合国家标准,质疑对方借故终止合作,且货物临近保质期,损失不愿承担。
眼看仓库内几千斤问题货物仅剩两个月保质期,前期推广费用恐“打水漂”,曾某无奈诉至金牛区人民法院,并通过“法沃金商助企二维码”求助,希望解决库存与投诉问题。
接到需求后,金牛区人民法院助企工作室立即启动“全闭环服务机制”:立案庭当日将其标注为“涉食品安全+小微企业紧急纠纷”,火速分派至天回法庭蒲均法官。蒲均法官第一时间联系双方、实地查勘仓库,面对堆积如山的调味料与企业负责人的焦虑,明确“不一判了之,要找止损留生路的方案”。
随后,法官反复向双方释法明理、疏导对立情绪,提出多套解纷方案。最终,双方认可“就地清点、按种类与保质期折价退货”的方案。考虑到自行清点易起争执,双方请求法院现场监督,法官当即回应:“哪怕晚些,也要把问题办好。”
当晚6点至凌晨,在法院工作人员与双方律师见证下,货物清点、折价、退货工作顺利完成,双方约定食品科技公司次日退还4万元货款。9月18日回访时,曾某表示争议已彻底解决,公司经营重回正轨,未来也会更规范经营行为。
据悉,金牛区人民法院助企工作室针对小微企业“法律意识弱、抗风险能力差、纠纷化解急”的特点,推出多项“定制化”服务,开辟纠纷化解绿色通道,制发4类法律风险提示书,组织建工、医药等行业召开5次“院企面对面”专项座谈会,与40余家企业面谈会商。同时,工作室聚合多方资源搭建助企联动机制,在涉企纠纷预防化解、破产挽救等方面深化合作,以司法力量护航小微企业在法治轨道上健康发展。(成都市金牛区人民法院供稿)
(责编:张若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