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出版社主管 人民周刊杂志社主办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法治 > 正文

哈尔滨市公安局:以“靶向+动态”模式筑牢全警能力提升防线

2025-10-29 15:39:41   

为全面提升全市公安民警辅警综合素质和实战能力,今年以来,哈尔滨市公安局以“持续夯实实战基础,实现全警素质能力大提升”为根本目标,坚持“党委领导、政工协调、警种主训、分级实施”的全警大练兵工作格局和常态化练兵机制,科学谋划、全面推进“能力建设年”各项工作任务有效落实。

紧盯顶层设计 统筹谋划能力建设工作标本兼治

强化政治引领。市公安局始终把政治育警作为首要任务,制订一系列工作计划,组织指导全局各单位开展政治轮训工作。坚持全警全覆盖、网上网下相结合,突出重点、抓住关键,采取网络专题培训、集中宣讲、专题讲座等多种形式,分期分批开展全警集中政治轮训,指导全局开展政治练兵99期,培训1.7万余人次。组织举办“冰城公安大讲堂”政治理论讲堂4期,培训3.2万余人次。

科学制定计划。以全市公安工作会议精神、全国干部教育培训条例和规划精神等指导意见为基本遵循,大范围开展调研工作,征求一线单位和民警辅警培训需求,制定完善《哈尔滨市公安局2025年民警教育训练计划》。组织各警种部门制定训练子计划,依据自身职能任务抓好入警训练、晋升训练和发展训练。

强力攻坚推进。持续延伸专项训练工作触角,结合专项工作部署安排,统筹协调专班成员和相关单位部门,对专项工作进行充分调研,确定培训内容、方式和计划,适时组训施训,达到了密织培训网格、扩大覆盖层面、同频共振的目的,收到了专项促学、学以致用的效果。

紧盯中心工作 持续推动能力建设走深走实

强化思政教育。制定下发《全市公安机关全警思想政治教育学习计划》,围绕“双争”“四有”载体活动,聚焦伟大建党精神等有针对性地提升全警的能力素质,持续强化全市公安机关思想政治工作。

强化基础体能。依据《公安机关人民警察体育锻炼标准》,制定《警务实战基础体能技能训练工作方案》,组织实施全警“瘦腰”工程,督导各单位开展基础体能训练工作。训练采取日常自训、所队科组训、政工考核、市局验收的形式,主要针对速度、耐力、力量、灵活性四个方面开展训练,促进民警辅警各项身体素质全面提升。

强化专业素养。为深入推进实施规范执法练兵、派出所“两队一室”强基练兵和岗位专业练兵行动,市公安局加大警种主训力度,组织指导19个警种战线结合专业特点和特色,制定了训练方案和计划,并开展培训工作,全局共开展各类专业培训294次,参训人数3.9万余人次。

紧盯基础保障 全面促进师资队伍提档升级

研发训练专题。以“专题优化、精准施训”为目标,开展“双争”“四有”教育等,积极组织相关警种部门研发了16个训练专题。制定《2025年全市公安机关全警岗位技能大考试方案》,搭建了“全局各单位自测、警种部门季度考、市局‘全警考试+随机抽考’”的大考试体系框架,统筹组建专业试题题库,供民警学习自测。全局各单位自行组织考试考核41次,共1.8万余人次参考。坚持每月对警种进行实地督导和随机抽测,现已完成对分县局、部分警种部门的抽测活动。

动态管理教练员队伍。下发《关于开展市级教练员库专项梳理工作的通知》,指导全局各单位对六个类别的教练员信息及数量进行梳理,保留更替能够胜任训练工作的优秀教学人才,为后续施训工作选拔补充了一批专业能力强、教学水平高、热爱公安教育事业的新生力量。同时,在全面梳理市级教练员基础数据的同时,在全局范围内分阶段组织开展市级教练员评聘工作。现阶段,全局六类教练员总计在册人数为1300余人。

强化暖警惠警。制定《哈尔滨市公安局2025年心理抗压素质能力训练计划》,从工作目标、组织领导、课时时准等9个方面明确心理抗压素质能力训练要求。结合公安职业特点,联合公安医院,利用在全警体检工作中开展心理测评的便捷性,陆续组织开展全警心理健康普查活动。此外,为把心理服务拓展到基层一线,组织开展了心理服务技能线上培训班,选调45名心理服务骨干和市级心理教练员,开展提升心理服务技能线上培训,为全局心理健康普训工作培养了一批优秀教练员。

(哈尔滨市公安局供稿)

(责编:张若涵)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湖南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原党委委员、副主任舒立凡被开除党籍
下一篇:最后一页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