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出版社主管 人民周刊杂志社主办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法治 > 正文

四川高院和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联合发布涉物业纠纷治理白皮书(2024-2025年度)

2025-11-07 15:06:21   

11月6日,四川高院、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在自贡中院召开新闻发布会,共同向社会发布《涉物业纠纷治理白皮书(2024-2025年度)》,通报2024-2025年度纠纷涉诉情况,介绍纠纷治理亮点举措,并发布四川法院涉物业纠纷典型案例(第二批)以及涉物业纠纷治理典型事例。

会上,住房和城乡建设厅二级巡视员谢伟介绍了住建部门在涉物业纠纷治理领域的工作概况及亮点举措,四川高院副院长吴涛通报了白皮书相关情况并提出下一步工作思路和部署要求,四川高院审判委员会专职委员赵爱民通报典型案例及典型事例。自贡市住房城乡建设局、自贡市荣县望景楼社区介绍了涉物业纠纷矛盾化解工作主要成效及经验做法,自贡中院、成都武侯法院、泸州龙马潭法院有关负责同志分享了涉物业纠纷治理中各具特色的工作举措。发布会由四川高院宣教处处长余静主持。全国人大代表、省政协委员、专家学者、省委政法委有关负责同志、自贡市各相关部门有关负责同志、部分中院及基层法院有关负责同志以及多家媒体代表受邀参加发布会。

据了解,2024年至2025年9月,四川法院一审新收各类涉物业纠纷案件70796件,案件类型涵盖物业服务合同纠纷、业主知情权纠纷、业主撤销权纠纷,审结68765件,结案率为97.13%,万人成讼率较2023年度大幅下降,涉物业纠纷治理工作初显成效。

从结案方式看,四川法院2024年至2025年9月一审新收涉物业纠纷案件结案方式以调撤为主,调撤率为75.07%。从审判质量看,2024年至2025年9月,涉物业纠纷案件上诉率为3.43%,当事人服判息诉率较高。地方性法规适用案件数同比增长101.62%,其中《四川省物业管理条例》适用同比增长84.16%,市级《物业管理条例》适用同比增长186.32%。

四川法院深刻把握建设现代化人民城市的目标定位,按照省委、省政府对基层治理的总体安排部署,以实质化解纠纷为目标,积极整合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行业性专业性调解、检察和解等多元解纷力量,将“枫桥经验”的精髓融入司法实践,构建起“前端源头预防、中端示范指引、末端协同赋能”的涉物业纠纷治理新格局。

在源头治理方面,突出党建引领核心作用,将基层治理与党建深度融合,形成 “上下贯通、多方联动” 的治理模式;推动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等多元力量整合,入驻综治中心完善协同机制,提升纠纷预防化解法治化水平;依托枫桥法庭建设,打通源头治理 “堵点”,实现 “小事不出小区、大事不出社区” 的治理目标。​

司法指引层面,优化诉调对接机制,融合调解灵活性与诉讼权威性,以低成本、高效率实现双方利益平衡;强化示范引领,打破 “就案办案” 局限,推动司法功能向治理前端赋能,达成 “办结一案、解决一片” 的效果;创新审理模式,加大巡回审判力度,深入小区开展以案说法,破解传统审理模式低效问题。​

协同增效方面,打造三类特色解纷模式:“司法 + 属地小区” 模式,结合法理与情理修复邻里关系,实现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统一;“司法 + 基层社区” 模式,推动法院指导与社区主责有机结合,确保纠纷就地预防、就地化解;“司法 + 职能部门” 模式,通过司法建议与协作联动,实现从 “治已病” 到 “防未病” 的转变,形成共治合力。四川高院联合成都两级法院向省住建厅发出司法建议书,推动涉物业纠纷属地化解原则落地,助力多元化解机制实质性运行。

据介绍,下一步,四川法院将联合省委社会工作部、省委政法委、省检察院、省公安厅、省司法厅、省住建厅等部门,构建 “1+4+N” 协同治理体系,以涉物业纠纷治理 “小切口” 撬动基层社会治理 “大提升”。通过打破治理壁垒、激活治理动能、优化服务供给,推动涉物业纠纷治理从 “有效化解” 向 “长效善治” 跨越,全力实现 “物业服务优质、业主生活舒心、社区治理和谐” 的美好愿景,为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提供坚实司法服务和政策保障。

(四川省高级人民法院供稿)

(责编:张若涵)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福建省监狱人民警察实训基地在闽西监狱挂牌启用
下一篇:最后一页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