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出版社主管 人民周刊杂志社主办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国际 > 正文

仁心仁术 跨越山海

2025-04-16 08:06:52    人民日报

 

开展义诊
中国第十七批援博茨瓦纳医疗队帮助当地医院在微创、麻醉等领域实现多项突破。医疗队队员在完成日常诊疗和临床带教的同时,深入当地社区开展健康宣讲和义诊活动。在博茨瓦纳,当地民众提起中国医疗队便会竖起大拇指。他们在就诊后,常会主动要求与中国医生合影,或是用不熟练的中文说“谢谢!”
图为中国第十七批援博茨瓦纳医疗队队员胡敏雄(右一)在义诊活动中与前来咨询的患者交流。
陈金光摄
 

深化友谊
中国第二十三批援吉布提医疗队在日常医疗服务中注重技术创新。截至目前,已在当地成功落地7项中国医疗新技术,其中多项为当地首次应用,为吉布提医疗事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给当地民众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健康福祉,进一步深化了中吉人民友谊。
图为中国第二十三批援吉布提医疗队队长王银珍在义诊活动中与当地小朋友合影留念。
朱 锋摄
 

术前检查
中国第二十三批援布隆迪医疗队用医术守护生命,用行动传递温暖,不仅治病救人,还深入偏远地区送医送药、培训医护人员,举办药械、设备捐赠及大型义诊活动,积极帮助当地提升医疗水平。
图为中国第二十三批援布隆迪医疗队队长燕成英(左一)和队员李二虎(左二)为小患者进行术前检查。
本报记者 黄培昭摄
 

协同配合
中国第二十八批援阿尔及利亚医疗队以妇产科医生为主,对多种产科急症的处理经验丰富。日常工作中,医疗队队员与阿尔及利亚各方协同配合,救治了多种妊娠疾病患者,为众多当地新生儿保驾护航,与当地医生结下了深厚的友谊。阿尔及利亚卫生部前部长贾迈勒·乌尔德·阿拜斯表示:“中国医疗队队员是我们最值得信赖的朋友,你们不辱使命,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使者!”
图为中国第二十八批援阿尔及利亚医疗队队员崔双双(右)同当地医生交流患者情况。
中国援阿尔及利亚医疗队供图
 

推广中医
中国第二十一批援津巴布韦医疗队长期在中国—津巴布韦中医药中心坐诊,累计接诊患者万余人次。此外,他们还深入偏远社区、孤儿院、厂矿等地开展义诊服务16次,为超6000人次提供高质量的健康服务。
图为当地记者向中国第二十一批援津巴布韦医疗队副队长胡莎(右一)了解中国—津巴布韦中医药中心运行情况。
本报记者 苑基荣摄
 

守护新生
中国第二十九批援突尼斯医疗队努力克服当地医疗药品设施短缺、医疗技术落后、生活环境艰苦等种种不利条件,积极开展义诊活动。截至今年3月,已累计诊疗超1万人次,赢得当地民众广泛赞誉。
图为中国第二十九批援突尼斯医疗队西迪分队队长俞颖慧(右)和麻醉师熊颖芬(左)与新生儿及其家人合影。
张 宁摄
 

针灸治疗
中国第三批援柬埔寨中医医疗队运用针灸、推拿等特色疗法为偏远地区民众解除病痛,有效缓解了当地医疗资源短缺问题,并为柬埔寨基层医疗提供了创新性解决方案,不仅深化了两国卫生合作,更搭建起民心相通的桥梁。
图为中国第三批援柬埔寨中医医疗队队员郭航在义诊中为当地患者进行针灸治疗。
李慧英摄
 

临床带教
中国第二十批援乍得医疗队创新推出“卫生职教出海”计划,每周五在中乍友谊医院轮流担任专题培训老师,传授医疗技术。医疗队在中乍友谊医院妇产科推广的中国新技术“海扶刀”,为当地患者的无创治疗提供了新选择。
图为中国第二十批援乍得医疗队队员王志(左二)在中乍友谊医院带教当地医务人员。
吴柳青摄

 

中国第一支援外医疗队于1963年4月奔赴阿尔及利亚,开启中国援外医疗历程。中国人民热爱和平、珍视生命,援外医疗就是生动的体现。中国援外医疗队队员以仁心仁术造福当地人民,以实际行动讲好中国故事,不仅救死扶伤,还传授经验、培训医生,为当地留下一支“带不走”的医疗队,显著提升了受援国医疗技术水平,赢得了当地政府和人民的高度赞誉。

(本版文字由本报记者张博岚、章念生、黄培昭、苑基荣、张志文、郝瑞敏整理)

 

《人民日报》(2025年04月16日 第 17 版)

(责编:张若涵)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广西与马来西亚企业签约13个合作项目
下一篇:中马打造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旗舰项目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