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出版社主管 人民周刊杂志社主办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国际 > 正文

共舞太极 感悟东方智慧

2025-04-25 08:33:22    人民日报

太极拳爱好者在埃及吉萨省金字塔前交流太极拳技术与动作。
本报埃及分社 欣德·法蒂·穆罕默德摄
 

在阿联酋阿布扎比的一座公园内,当地民众练习太极拳右蹬脚动作。
本报中东中心分社 塔里克·易卜拉欣摄
 

1978年,邓小平同志为日本友人题词“太极拳好”。图为日本太极拳从业者在题词复制版前合影。
本报日本分社 山崎文惠摄
 

在南非约翰内斯堡刘帅猛武术中心,当地民众正在练习太极拳动作。
本报非洲中心分社 希拉兹·莫林摄
 

在韩国首尔中国文化中心,太极拳教练(左一)帮助当地学员调整太极拳姿势。
本报韩国分社 全休相摄
 

在巴西弗卢米嫩塞联邦大学孔子学院举办的太极文化体验活动上,当地太极拳教练纠正学生动作。
本报拉美中心分社 威廉·科埃略·维亚纳摄
 

德国柏林斯潘道1860体育俱乐部的学员练习太极拳云手。
本报欧洲中心分社 肖 晶摄
 

2024年11月,中国武术协会应邀派武术专家赴国际奥委会教授太极拳。其间,外交学院体育对外交流研究中心主任周庆杰(右)向国际奥委会首席运营官拉娜·哈达德赠送《十分钟学会太极拳》等图书。
泽维尔·蒂西埃尔摄
 

泰国海上丝路孔子学院学生在泰国博仁大学球场表演太极拳。
张楚雄摄
 

在塞尔维亚贝尔格莱德中国文化中心的教室内,当地学员跟随中国教练学习太极站桩。
肖恩·切斯摄
 

从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到每年4月的最后一个周六成为全世界太极爱好者自发庆贺的“世界太极日”,太极拳已传播至全球180多个国家和地区,习练者达数亿人之多。

太极文化,代表着中国人的哲学和传统价值观。《周易》有云,“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瑰宝,太极拳不仅以其内外兼修、刚柔相济的独特魅力跨越山海,太极所揭示的动静相生、阴阳互化等哲学文化,更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标识。

太极拳流行世界,是当代人追求健康、自然、和谐生活方式的一种体现。埃及金字塔脚下,巴西孔子课堂里,泰国球场上……来自世界各地的太极拳爱好者,在一招一式间用心感悟古老的东方智慧,共舞太极,共享健康。

 

《人民日报》(2025年04月25日 第 17 版)

(责编:张若涵)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单边霸凌不会得逞,多边合作才是正道”
下一篇:巴西物流行业快速增长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