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出版社主管 人民周刊杂志社主办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国际 > 正文

“以书法为桥,连接东西方文明”

本报记者 徐 馨    2025-07-07 08:56:33    人民日报

“兰亭·雅集”中国书法展日前在德国柏林中国文化中心举行。本次展览分为历代书法经典、现代书法、篆刻艺术和互动体验区,共展出30余件书法作品。在书法古韵之中,德国观众近距离体验中国艺术魅力,感受东方历史文化底蕴。

走进展厅,一件大型装置作品映入眼帘:赵孟頫所书《千字文》被印制在巨大的白色绸缎上。立轴、屏风、手卷等多种形式的书法展品环绕四周,吸引参观者驻足欣赏。

德国著名汉学家雷德侯曾把书法称为“艺术史的艺术”。这在历代书法经典展区体现得淋漓尽致。在现场,观众细细品味不同书法字体的线条、布局,领略中国书法的美感。现代书法区汇聚了13位当代书法家的作品,展现传承中的创新。篆刻区陈列了名家篆刻的数十枚印章作品,集合了寿山石、青田石、鸡血石等石材,方寸之间尽显万千气象。

来自德国波茨坦大学语言学专业的黎贝卡和10余名同学在中文老师带领下参观展览。“没想到印章种类如此丰富,印文也大有讲究。”黎贝卡说。在工作人员讲解后,她了解到自己所盖的“乙巳墨缘”和“书道千秋”两枚印章的含义。黎贝卡表示,参加这次活动加深了她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知,将激励她继续学好中文。

作为特邀嘉宾的中华文化爱好者维克尔特与观众分享了自己学习中国书法的心得体会,并现场泼墨挥毫。来自德国小城策勒的弗雷特女士来柏林旅游,特意安排时间参观展览。“现场这么多德国年轻人对中国书法充满兴趣,让人感受到人文交流的活力。”弗雷特说。

“书法不仅是汉字的书写艺术,更是中华文化的精神象征。”柏林中国文化中心副主任何文波表示,“我们愿以书法为桥,连接东西方文明,让文化活动成为中德人民交流情感、增进理解的温暖纽带。”

(本报柏林电)

 

《人民日报》(2025年07月07日 第 03 版)

(责编:张若涵)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汇聚全球力量 共促可持续发展
下一篇:最后一页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