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出版社主管 人民周刊杂志社主办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国际 > 正文

“加强沟通与理解,实现合作共赢”

——访比利时天堂动物园董事长、创始人董博

本报记者 牛瑞飞    2025-10-11 08:41:31    人民日报

比利时埃诺省布吕热莱特市的天堂动物园内,一座仿传统中式园林建设的中国园气韵生动、匠心独运,成为欧洲民众了解中华文化的窗口。这座园林见证了一位热爱中华文化的欧洲人与中国之间跨越数十年的情缘。

“我与中国的渊源可以追溯到童年时期。”天堂动物园董事长、创始人董博向记者谈起自己与中国的缘分,“我的父母对中华文明非常着迷,他们钟爱中国山水画,在我很小的时候经常为我讲述中国古代的神话传说。”1997年,在加拿大蒙特利尔植物园内初见中国园林之美,董博被深深触动:“那不是一座普通的花园,而是一个可居、可思、可感的空间,是一部露天的哲学作品。每一块石、每一滴水、每一处空白,仿佛都在讲述一个世界观。”那一刻,董博心中萌生了一个想法:要在欧洲建一座中国园林。

2004年,董博第一次踏上中国土地,走进苏州、扬州等地的园林。在中方专家的支持下,他开始为建造中国园作准备:从选材到布局,从房屋的砖瓦到小径的铺路石,每一个细节他都亲力亲为。“我希望每一处纹理、色彩和形状都能忠实传达中国南方园林的神韵。”董博说。

一座中国园在天堂动物园逐步建成。中国园雕梁画栋,小桥流水,曲径通幽,绿意盎然,宛如一幅中国水墨画。从大熊猫园通往中国园的石板路上,矗立着一座高大的朱红色仿古牌楼,上面镌刻“中国梦”3个大字。如今,中国园已成为天堂动物园的核心景观之一,每年吸引大量游客驻足参观。“中国园不仅是我的梦想,更是一个持续至今、跨越两个世界的真诚对话的象征。”董博说,这座园林不仅是艺术的表达,更是欧中文化交汇的纽带。

今年是中欧建交50周年。董博表示:“50年,在文明的历史长河中也许只是短暂一瞬,但它足以播下友谊的种子,孕育出和谐的未来。欧中关系的成长与壮大,正源于文明互鉴与人民相知。这也正如建造一座园林,从构想到绽放,需要时间的积淀与心灵的耕耘。”

“我们要继续加强沟通与理解,实现合作共赢。”展望欧中合作未来,董博认为双方在生态、文化、教育等方面已建立起牢固的合作基础,未来仍大有可为,生态保护与绿色发展可以成为重点合作领域。“近年来,中国在植树造林、防治荒漠化、建设国家公园等方面取得了巨大进展。中国的生态工程体现了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董博表示,这也正是天堂动物园长期追求的目标,“我们希望构建人与自然之间的共生关系。我们要用教育、艺术和体验去唤起人们对生态的责任感。”

(本报布鲁塞尔电)

 

《人民日报》(2025年10月11日 第 02 版)

(责编:张若涵)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中国的强盛是世界和平的保证”
下一篇:最后一页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